分享

祢正平裸衣骂曹

 zqbxi 2019-12-08
要说起《三国演义》这本书,其实还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作品,但是要说书里面有什么不严肃“搞笑”的地方,那就要属《祢正平裸衣骂曹》的故事了。
  祢正平就是祢衡,字正平,青州平原郡般县(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东汉末年名士,常与孔融、杨修等人为友。在小说中祢衡由于“裸衣骂曹”而得罪了曹操,被以出使荆州使者的身份被曹操下令绑缚着遣送到刘表处,刘表又将其派到了黄祖的手下,结果由于言语侮辱黄祖而被其斩杀。
  罗贯中的小说情节自然是根据史实进行文辞加工前后穿插修改过的版本,只不过这个版本其实与历史还是有许多出入的。
  据《后汉书·文苑列传下·祢衡传》记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所谓的“矫时慢物”就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表现出的对人傲慢的态度。也就是说祢衡其实是一个“狂士”。
  不过,既然是“狂士”他就应该具有狂傲的资本。祢衡是有资本的,至少孔融杨修等人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孔融在祢衡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与之交往还成为忘年之交,并且在祢衡二十四岁的时候,孔融还曾经向朝廷举荐过祢衡,为此他还写过一篇《荐祢衡表》。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的朝廷应该是并没有启用祢衡。
  兴平年间,祢衡在荆州避乱,一直到建安元年,曹操奉迎天子都许之后,天下的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大量的投奔到许都,祢衡也随着这股潮流决定前往许都,寻找机会。
  据史书记载,祢衡“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所谓的“刺”,也叫名刺,就是介绍自己的一种文书,相当于现在的名片。也就是说祢衡刚刚来到颍川的时候,是和大多数士人一样,是想要给自己找一个好老板,好公司的。可是他的眼光太高,始终都没有找到值得自己辅佐的老板,他精心准备的名片也就始终都没有递出去,最终连名片上的字迹都被磨没了。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祢衡不肯轻易择主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是祢衡狂傲的心性使然。
  久而久之在颍川名士的圈子里,祢衡的这种状况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柄。有人就问过祢衡“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为什么你不去投奔陈群和司马郎呢?祢衡回答说道“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屠沽儿”指的就是屠夫和卖酒的人,由此引申出了一句成语叫做“屠沽之辈”,泛指职业微贱的人。
  陈群是颍川士族出身,当时曹操手下重臣,也是后来九品中正制的重要奠基人。司马朗是河内名门司马氏的代表“司马八达”之一。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曹魏初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两个人与祢衡说的屠夫和卖酒没有一点关联,所以祢衡的这句话是在讽刺陈群和司马朗只配去屠猪卖酒。
  接着,又有人问祢衡,说道“荀文若、赵稚长云何?”那么你看荀彧和赵融怎么样啊?
  荀彧就不用讲了是曹操幕僚中比较有名的人物。赵稚长就是汉灵帝时期与曹操袁绍一同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赵融,后来他加入曹操的集团,被表为荡寇将军。
  那么祢衡是怎么回答的呢?祢衡说“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意思是说“荀彧长得还行,只可以派他去给人吊丧;而赵融只可以派他去监管厨房和请客吃饭。”《典略》的作者认为祢衡说这句话是由于见荀彧长的好看有仪容,所以才说他可以去吊丧,其实也就是参加社交活动;而赵融则是由于他腹大肥胖能吃肉,所以才说他适合去监管厨房和请客吃饭。
  有人接着又问祢衡,“那你认为谁值得投奔呢?”,祢衡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孔文举就是孔融,杨德祖就是杨修。也就是说在祢衡的眼里除了孔融和杨修,整个许都也就再没有值得投奔的人物了。
  从祢衡的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这种狂士的性格基本上是锋芒毕露的,不会隐藏,说话也是骨刺带毒,决不饶人的。甚至就算是像孔融和杨修这样被他所认可的人,也要以“大儿子”“小儿子”来称呼。他的这种性格或者说是行事风格,肯定是会经常性的得罪人的,也终于会给他招来祸患。
  虽然如此,孔融还是几次三番的向曹操推荐祢衡。以曹操求贤若渴的风格,也势必会招祢衡来见面。可是这个祢衡竟然数次拒绝去见曹操,并且还谎称自己得了病,你问他得了什么病,他却说“得了狂病!”。
  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狂病”,其实这无非就是祢衡想要引起曹操的注意,并最终得到重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有过许多精彩的范本,比如姜子牙和周文王的“文王拉车”,以及《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刘备的“三顾茅庐”。但是这种模式其实是要分人对待的,周文王和刘备的性格决定他们可以接受这样的作风,但是曹操就不同。我们在印象中基本上没有曹操如何重视过某一个人,而达到亲自去请的状态,包括司马懿都是曹操派人去征召,而不是请。司马懿开始不肯辅佐曹操,可是后来曹操就派人去要直接把他抓回来,司马懿这才不得不出来辅佐曹操。
  所以祢衡的这种方法对曹操根本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反而是会遭到曹操的嫌弃,甚至是激怒曹操。
  果不其然,在遭到祢衡数次的无礼拒绝之后,曹操开始记恨起祢衡,虽然他害怕担下害贤的罪名,而不能治祢衡的罪,但是以曹操的性格是会寻找机会打击报复的。而且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就是曹操命令祢衡为鼓吏的故事,也就是小说中的祢衡裸衣骂曹事件。
  这件事在正史中与小说有很大的出入,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上的这一段原文:
  《后汉书》“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蹋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岑牟”就是鼓吏戴的帽子,“单绞”就是淡黄色的薄衣服,应该也是鼓吏的正式着装。“《渔阳》参挝”是一首鼓曲的名字,《世说新语》中对其多有阐述。“衵衣”就是贴身的衣服,内衣的意思。
  这一段的意思大概就是说,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于是就在开宴会的时候召祢衡为鼓吏。当时按着规定,但凡是参加宴会演出的鼓吏都要换成统一的服饰,也就是“岑牟、单绞之服”。但是却唯独没给祢衡分发服装。结果祢衡就只能穿着自己的衣服上场表演了。
  祢衡表演的是一段《渔阳》参挝的鼓曲,当时在场的人看了祢衡的表演,无不为其鼓声的悲壮所感染,而变得慷慨激昂。等到祢衡一边表演着一边走到曹操跟前的时候,一个官员突然对祢衡喝斥道:“你这个鼓吏为什么没有更换服装,就在这里表演!”。祢衡停下脚步说道“好的!”,于是就当众开始脱自己的衣服,先是解开内衣,再将其他的衣服全部脱掉,最后裸体而立。然后才缓缓的取过鼓吏的帽子和衣服穿在身上,穿完以后就继续演奏起《渔阳》参挝,敲鼓而去,面容毫无一点惭愧之色。见到如此的情景,曹操笑着说道“本来想要羞辱一下祢衡,没想到却被祢衡给羞辱了一番。”
  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一点,之所以没给祢衡分发鼓吏的服装应该是在曹操的授意之下,而质问祢衡为什么没有换服装的官员应该也是曹操故意安排的。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名士祢衡给自己击鼓的事实之后,再让其由于没换服装而陷入到慌乱尴尬的境地,使其当众出丑。要知道在古代人的思想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够轻易示人的。在曹操的计划当中,当官员质问祢衡为什么没换服装的时候,祢衡应该是慌慌张张的跑到隐蔽的地方去换服装,而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就可以带着众人哄堂大笑以羞辱祢衡的慌乱。可是没想到祢衡竟然处变不惊,不慌不忙的当众裸身换衣服,而且面不改色。这是曹操所没有想到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祢衡这个人思想机智反应迅速,是个比较机敏的人才。
  祢衡裸衣这件事虽然违背了当时的礼法人伦,但是却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将曹操的官员没有给自己分发服装的事实揭露出来,反而使得自己站在了维护礼仪的制高点上,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曹操作为宴会主办人的失职。这就是曹操为什么说“本欲辱衡,衡反辱孤”的原因。
  这件事当然会让曹操非常的不爽,以他的性格很可能会发怒而治祢衡的罪,这一点作为祢衡的朋友孔融不能不管。在《后汉书》中是这样记载之后孔融应对曹操与祢衡之间的这场矛盾的:“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
  也就是说孔融先去找祢衡,责备祢衡不应该这样做,并且告诉祢衡曹操想要召见他。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史书中并没有曹操召见祢衡的记载,事实上曹操在气愤之余也的确不会召见祢衡,最多也就是下令抓捕祢衡。所以孔融这么说是在撒谎,他是想要祢衡主动去见曹操,以平复曹操的怒气。祢衡也最终在孔融的劝说之下同意了去见曹操。
  孔融自认为摆平了祢衡,然后当然还要去曹操哪里游说一番。孔融对曹操说道“祢衡的确是有个狂病的毛病,他也知道错了,所以他今天一定会来向曹公谢罪。”
  曹操这个人虽然不会去求着谁来辅佐自己,但是对于愿意辅佐自己的真正的人才他还是会礼贤下士的。祢衡虽然在宴会上得罪了曹操,曹操也的确是会生气,但是在生气之余以曹操的性格是会发现祢衡是个有真本事的人,祢衡在宴会上处变不惊的表现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当曹操听说祢衡主动要来向自己谢罪的时候,他的心中应该是很高兴的。史书记载 “操喜”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曹操不但很高兴,还下令给门吏要是有客人来了就立马通报,并且开始准备“极晏”来款待祢衡。“晏”通宴,就是宴席的意思,“极晏”就是极好宴席的意思。
  到这里为止,我们可以预见到,一段完全可以被载入史册的君臣佳话就要诞生了。祢衡不需要承认任何错误,只要他来了,站在曹操的面前,施一个最起码的礼节,就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曹操的赏识与重用。
  那么祢衡来了吗?来了!可是他的做法却与之大相径庭,简直是超乎想象。
  据《后汉书》记载“(祢)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棁杖的棁字,读作(zhuō ),棁杖就是木杖的意思。也就是说祢衡穿着非常随便,来到曹操的府邸门口,一边以木杖捶打着地面,一边破口大骂。祢衡都骂了些什么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根据门吏向曹操禀报的话“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来判断,祢衡所骂的话应该是达到了一定的极限了,由此看来《三国演义》中《祢正平裸衣骂曹》一回中祢衡所骂的的话还算是轻的了。
  那么祢衡为什么要在答应孔融去见曹操之后,又一反常态的大骂曹操呢?他为什么又会反悔了呢?这个话题历来也是比较有争议的。在京剧《击鼓骂曹》中,祢衡是因为痛恨曹操挟持汉献帝而借击鼓之事,痛骂曹操的。小说中也大体如此。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祢衡既然痛恨曹操挟持天子的行为,就不应该投奔到许都。要知道虽然当时的朝廷的确是在许都,可朝廷掌控在曹操的手里也是事实。所以无论如何你投奔许都朝廷的结果都是成为曹操的属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规避的事实。当时但凡云集到许都的士人其实也都是奔着曹操来的。祢衡初来颍川的时候也是带着名刺来的,也就是说他是来投奔明主的,在许都这个明主只能是曹操。所以说祢衡痛恨曹操挟持天子这件事最多也就是一种说辞,在祢衡的心里根本没这回事。
  那么他又为什么要骂曹操呢?个人感觉这一点可能是与祢衡的自大狂妄有关。前面我们讲过,祢衡初来许都的时候由于有孔融的推荐,曹操曾经召见过祢衡,可是祢衡自称“狂病”而没有去应召。其实祢衡应该是希望曹操亲自去请他的,可是曹操没有去。曹操不但没有去请祢衡,还设了一个“命为鼓吏”的局来调理侮辱祢衡。当时的祢衡虽然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化解了这场尴尬,但是他依然认为自己遭到了不合理的对待,他心中对曹操的怒火还是没有平息。而这种状态之下孔融让他去见曹操,根本是他所不可能接受的。这才是导致祢衡大骂曹操的根本原因。
  祢衡其实是一个有着比较冲动性格的“狂士”。他的这种冲动的狂士性格,也终于导致他与曹操之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一般诸侯的做法将祢衡杀掉恐怕都是轻的。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曹操却没有这样做,他还是非常镇静的,并没有直接杀死祢衡。曹操对孔融说道“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这就是小说中曹操将祢衡发配给荆州刘表的来源。
  于是曹操就让人将祢衡送往荆州,史书中说是“遣人骑送之”,想来的确是如小说中那样像押送囚犯一样挟持着将祢衡送去的。临行前,许多人来为祢衡“祖道”也就是设宴送行。可以肯定一点,这些人都是不怀好意的前来羞辱祢衡的,或者他们根本就是曹操故意派来的。这些人串通一气相约谁也不站起来向祢衡敬祝。等到祢衡到来,见这些人有的坐着,有的躺着,谁也不站起来,没有一点送行的样子,当下就大哭起来。有人就问祢衡为什么哭,祢衡回答说道“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闲,能不悲乎!”意思是说,坐着的这些人都像是坟墓一般,躺着的这些人都是尸体,我在这坟墓和尸体之间,怎能不悲伤呢!
  祢衡就这样被押解着前往荆州,在荆州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看下一篇《处士正平》。
  请继续关注纪传体三国评传,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之“狂士”祢衡(下)《处士正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