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荣格学派看王熙凤之死——过分沉溺于完美人格面具的必然结局

 文化点心铺 2019-12-08

《红楼梦》中“王熙凤之死”是绵延了200余年的红学疑案之一,是红学界一个持久性的热点。解答这一疑案的材料有:甲戌、戚序诸本“拆字法”的提示,以及“狱神庙”、“扫雪拾玉”等脂批提示;采用的思维方法是用“拆字法”猜解“一从二令三人木”背后的秘密。

200余年来,学者们给出了30多种大同小异的结论。然而,时至今日,“王熙凤之死”依然迷雾重重。对此,本文认为:王熙凤最后死于鬼魂索命,是其过分沉溺于完美人格面具的必然结局。表面上,她赢得了无限风光,实际上,她却付出了“天性”遭受巨大压抑的代价。

如此“暗影”愈积愈多,积聚成巨大的心理负面能量,伺机喷涌而出,最后导致其于众鬼索命的惊惧恐怖中呜呼毙命。从荣格学派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着,这也是其长期奉行“人格面具通货膨胀”的必然结局。

人格面具的通货膨胀

荣格学派,即荣格心理学,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荣格创立的一门心理学,又称分析心理学。其中,“人格面具”是该学派最有特色的一个心理学术语。荣格认为,人格也有结构,正如人体结构一样,有内外明暗之分,即外显人格和内隐人格。

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为了能使自己被社会环境所接纳,就必须不断扮演某种角色,就像戏剧演员一样戴起各种面具,并不断地采用一些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外显人格逐渐接近甚至完全等同于某个社会角色。可是,多数人的社会角色与内隐人格是互相剥离的,甚至互相违背的。如此,人就好像戴了一个面具一样,此即人格面具。

荣格把人格面具看成是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型之一。一切原型都必须是有利于个体也有利于种族的,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人的固有天性。正因如此,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有它必需的一面:它保证了其人能够与外在环境和谐相处,最后达到个人目的、实现个人成就。

但是,人格面具归根结底是在环境影响之下形成的,是人与人交往时刻意扮演出的一种外部角色,是个人向社会妥协后所形成的假象。它的发展正如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样,必然要以扼制本应均衡发展的内在自我为代价,从而逐渐疏远个体原本的天性,导致个体长期生活在一种紧张焦虑状态。

用荣格的话讲即是“不管何人为自己制作了一副多么完美的人格面具,他必须要用焦躁来偿还”。这种心理欲求如果再度演绎,就会出现“人格面具的通货膨胀”。即过分沉溺于人格面具的完美,人格面具“超量发行”、“过度膨胀”,最后不堪重负,走向一种极端。

这样极端心理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危险。一个人如果过分沉溺于自己扮演角色的完美,就会逐渐将自己等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正像货币的“超量发行”一样,“超量发行”的人格面具逐渐趋向完美,以各种极端的假象欺骗个体的周围环境以及个体自己,从而使个体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然而,这种心理上的巨大满足是以不断压抑“自我”为代价的,会在个体心理积聚越来越强大的对抗力量。如此,长期被掩盖在潜意识中的这种对抗力量,会让个体在极度心理失衡中逐渐走上极端,酿成疾病,终而导致个体的精神崩溃!《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死亡,正是其人格面具通货膨胀后的必然结果。

王熙凤的人格面具

王熙凤的社会角色是荣国府的管家。对于这一角色,时代环境所需的必要条件很多,诸如:要有超常的处理贵族家务的运作才能,要有和足够的人事协调本领,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关于这些能力,凤姐是本来就具有的,这是她的个人能力。

可是,她恃宠傲物、多事逞才,非要锦上添花般地把自己装扮成上宠下服的荣国府理家第一人,是支撑贾府大厦的顶梁柱,是无所不能的女强人,是万人不及其一的“巾帼英雄”。在外部环境的期望与自我强烈的表现欲互相作用下,凤姐向世人展示的外部形象,便成了典型的装扮出来的人格面具。

平日,她以千分骄矜、万分自恃来竭力护持着这副人格面具的完美性,以此来向她所处的外部环境昭示自己的强悍。这副人格面具,成就了她巾帼英雄的外在形象,使其获取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她神气十足,她光芒万丈

可是,维持这副光彩体面的人格面具需要采用大量技巧来维持,需要高超的演技来不断得到外在环境的认可。渐渐的,这种公布于众的自我就越来越远离她的“真正自我”,越来越具有欺骗性。这一点,我们从王熙凤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片段都可从看出。她在光彩体面的人格面具之下,是不断的伪装与矫造。

第三回中王熙凤出场,先声夺人,哭笑自得,转换自如,尽兴表演,不露痕迹,占尽风光。却难以排除以假象示人的作秀与表演过分的造作;第六回接见刘姥姥,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里的灰,慢慢发问“怎么还不请进来?”不觉刘姥姥已是拜了几拜……人为制造自我尊贵的矫饰成分更其明显;

第十三回秦可卿丧事既出,合族中内眷陪坐,贾珍突然进来,喷得众婆娘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起……这种洒脱大器固然有天性使然,但更多地是受展示给外界环境看的心理驱动,想造成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式的超级形象,生造做派非常明显;

尤其是在第二十四回,贾芸求贾琏谋职无果,遂置办好时令礼品转而谋求于凤姐。被一群人簇拥疾步前行的凤姐,对抢上前来恭恭敬敬请安问好的贾芸,正眼也不瞧,高昂的头颅和丝毫不减慢的脚步……

个中显示的是当事者在其业已神气十足的人格面具上,即兴又放射了一道又一道逼人的光焰,以迫使贾芸匍匐再匍匐、仰视再仰视的面具效果!故意将角色权势夸大,将身份派头做得足上加足,那种恃势傲物、耀武扬威、不可一世、拒人于千里之外等做派,带有明显的自我膨胀、矫造表演的成分,是演给世人看的。

其花样繁多的谋略手段,具有夸大自我权势的明显痕迹。以作假的技巧夸大了身份角色的尊贵与威势,肆意表演,这是彼时环境的需要,贾府需要风姐戴着这副人格面具驰骋于贵族舞台,充当末世理家的栋梁。更是凤姐自身特宠傲物、多事捏才等虚荣心理欲求的需要。

“无所不能的强者万人不及其一的巾帼英雄”,这副作假强撑的面具,对上邀宠承欢,对下恩威并施、收服弹压,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她那旺盛的虚荣心,同时也在世俗认识层面扭曲地弥补了她与贾琏同床异梦、一生无出等致命的人生缺憾。

外在环境的期望和自身高涨的表现欲里应外合,使凤姐无时无刻不在强撑。“超量发行”人格面具,变本加厉地一路表演下去,直至“通货膨胀”。如果要为其心理诊断的话,凤姐此时的心理症结就在于以假象迎合环境对她的期望、以假象取悦于她的社会,以至到“要强护短”、“唯恐落人褒贬”的极端地步。

此外,王熙凤欺人的同时又长期进行自欺,将自己纯粹变成了外在期许的社会角色,用以换取极度强盛的虚名,这实质上是在自虐自戕。这种把真实生活当戏演的方式,越是成功,就越是疏远着自己的天性,离真正的自我就越发遥远。

这种自我欺骗致使王熙凤长期生活在虚假之中不得自拔,深陷心灵于紧张焦虑之中而无法实施调节。从心理原型的角度看,从作假欺人到自欺欺人再到自虐自骗,凤姐最终是这副人格面具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将被这看似完美的人格面具所“吞噬”。

王熙凤的内隐人格

如上所述,凤姐的表层人格是大红大紫、八面威风的强者,带有强烈的表演性。而她最本真的内隐人格则是图财害命、借刀杀人、阴毒之至、凶残无比与残存的天理良心之间的剧烈冲突,有夸以及由此反射出来的恐惧、虚弱、自卑等极度残缺的内心,也可谓之“心理暗影”。

第一,夫妻生活同床异梦、没有儿子的原生悲哀,是其心理暗影形成的原因之一;她的家庭生活缺乏真正的爱,贾琏“馋嘴猫儿似的”瞅空就“打野食吃”,带给她极大的心理不平与怨愤,使她时常处在一种焦虑状态。

第二,角色面具的自身投资决定着本质上的怯弱;这一点主要表现在管理家政中的出多入少,快要赔尽的现实与内心深层对金钱的贪欲,树敌过多、遭人嫉恨咒骂、谨防报复的胆怯心境,骑虎难下的心里负荷,时刻算计拨弄他人和提防被拨弄的诸多焦虑,是其心理暗影之二。

第三,生活在荣府“钟鸣鼎食”、“书礼簪缨”的环境之中,特别是面对十二钗赏诗论文的雅人风致,王熙凤却不大识字。她的粗鄙,时不时就会显出一种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她虽装强不说,但在内心也多少会因文化教养太差而产生自卑。这些自卑心理潜藏在内,构成了心理暗影之三。

以上三条心理暗影左右着凤姐的诸多恶行劣迹。用荣格的话讲,心理暗影就像“心室中潜伏着的邪恶的血精”,充当了“一切邪念之来源”。受这些心理暗影的支配,她背地里包揽词讼、贪财害命、阴狠歹毒、借刀杀人,暗中放账、盘剥无事……从略有顾虑到有持无恐,变本加厉,恶行到底。

贾瑞、张金哥、守备公子、鲍二家的、尤二姐……就是她心理暗影支配下的冤鬼:那些小丫头、小斯、小道士、赵姨娘等,更是她平日里畸形排放心能量的可怜对象。她的发泄方式众多,诸如用“簪子戳烂嘴巴、在毒日头下跪瓦碴、扇嘴巴”等。

可以说,王熙凤一路杀伐决断,坚决不留后路。在这些心理暗影支配下的恶行、恶迹、恶果与做人的起码良知,逐渐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尖锐冲突,致使其长期煎熬在人格的严重分裂之中。其最后死于鬼魂索命正是人格严重分裂之后产生的结果,是其沉溺于完美人格面具的必然结局。

结语:王熙凤死于鬼魂索命的心理学成因

荣格通过大量的病例分析认为:过分重视人格面具的人,需要抛开自己的人格面具,回到更具统摄力的原型,这才有可能重建精神家园。反之,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的人格面具,便无法找到自己的精神皈依,最终就可能走向精神崩溃。

因此,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最后死于鬼魂索命,是其过分沉溺于完美人格面具,致使其他精神内容萎缩的必然结局。为了取悦于她的周围环境,她特才要强,内心自我极度残缺,内心深层需要得不到满足,故而转变为用凶残歹毒的方式暗中发泄,由此构成了人格面具的风光与内心自我残缺的强烈冲突。

从荣格的人格心理学角度来看,她这种“超量发行”人格面具的“通货膨胀”行为方式,必定要强行压抑“真正的我”,从而酿成严重的心理疾病。日久天长,这种心理疾病必然积聚成巨大的心理能。它于凤姐在抄家后心劳力竭、心灰意冷、身心透支之时,一举摧毁了她的心理防线,最后导致其精神崩溃,于众鬼索命的惊惧恐怖中毙命。

凤姐之死的突破口恰好选中鬼魂索命阴司报应的内容,这正是因她平生“超量发行”人格面具的结果,是其平生所欠血债的一次性自我清账,是其长期奉行“人格面具的通货膨胀”的必然结局,是其长期沉溺于完美人格面具的必然结局。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