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视剧中对古人的称谓

 昵称535749 2019-12-08
涉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从布景、服装、道具到剧中人物的行为习惯、言谈用词等。本文只谈谈其中对古人称谓的正确使用。

历史剧的剧情可以架空,可以杜撰,但是细节要真实、正确,这样的影视剧,才会显得真实、可信——就好像古装历史中的人物不能穿现代服装、用现代物品、讲现代词语一样。

比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人尽皆知的历史人物,在很多影视剧中她被叫做“武则天”——然而这个称谓对吗?

500

历史上的武则天出身于社会上层(她的父亲武士彟是协助建立唐朝的“元从功臣”),但是史失其闺名。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后(武则天除了是唯一的女皇帝,还是唐代第一个伺候过父子两代皇帝的妃子,后面有类似她这样经历的人中,最有名的是杨贵妃),被太宗赐号“武媚”;做高宗皇后期间,曾被称为“天后”(公元674年);自立为帝时,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武曌”;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初,张柬之等趁女皇病重发动政变,还皇位于唐中宗李显,李显则为其母武曌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底病逝前,武则天遗命“去帝号”,以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谥为“则天大圣皇后”。

由上可知,“武则天”其实是皇帝尊号,类似于“唐太宗”、“明成祖”这样的称谓而又不太一样(“唐太宗”、“明成祖”属于庙号,“武则天”则不是),是对女皇帝的一种敬称。因此,所有女皇帝同时代的人,不论是臣下(如狄仁杰)还是政治对手,都不会称女皇帝为“武则天”——第一,他们并不知道这位女皇帝后来会被叫做“武则天”;第二,她的政治对手们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这样称呼她(就好像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时不会尊称袁世凯为“袁大总统”一样)。他们如果想贬低她,只会称她为“武媚”(用太宗赐给她的号称呼她,暗含着不承认女皇帝为唐高宗皇后的身份)。

所以,如《神探狄仁杰》等许多影视剧中,武则天的同时代人称呼她为“武则天”,都是错误的。用“武则天”来称呼女皇帝,只能是在公元705年以后。

再举一例——热播剧《琅琊榜》中的一个细节瑕疵。

500

这是《琅琊榜》第24集中太皇太后去世后的一个灵堂镜头。这块牌位,如果按照中国古代皇宫的规矩看,简直大谬:

首先,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地位再尊贵,在死后接受儿孙们的祭祀时,她也只是老皇帝(剧中那个皇帝的爷爷)的后妃,老老皇帝的儿媳,怎么能公然摆出“太皇太后”的架子?

其次,她的谥号不系夫君(老皇帝)的谥字,是代表现在的皇家不承认她的皇后地位吗(也等于不承认现在的皇帝的合法性)?无论她在老皇帝生前是正宫皇后,还是只是一个嫔妃、在老皇帝死后因为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而“母以子贵”当上皇太后(就如同《琅琊榜》里的静贵妃)、进而成为太皇太后,她的儿孙都会在她生前、死后尊她为老皇帝的皇后。否则,她的儿孙的脸面、正统、皇位的法理往哪里放?

第三,皇家的牌位,从来不用““灵”字”,因为上了牌位本身,就代表她已是庙里的“灵”了。因此,这块牌位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孝贞慧慈X皇后之位”。这里的“X”是她的夫君(也就是剧中那个皇帝的爷爷)的谥号,比如,如果她的夫君被追谥为“景皇帝”,那么她的牌位就应该写成“孝贞慧慈景皇后之位”。

500

上图是十多年前的热播剧《神探狄仁杰II》第13集中的一个镜头。我们看到,这是王孝杰写给武则天的一份奏章。在细节上,剧组注意了没有使用简体字,但是这份奏章(按照古人的标准)依然是错误很多。

首先,前面已经说过,“武则天”不是女皇帝的名字,而是对女皇帝的敬称(类似今天的“张书记”“王厂长”);而且,这个敬称是在女皇帝被迫退位后由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给她的——也就是说,在女皇帝还在位时,无论是她的臣下还是她的敌人,都不会知道她日后会被叫做“武则天”。

其次,就算按照通俗的理解,“武则天”是女皇帝的名字,那么,臣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避讳”(李唐时代也有避皇帝名讳的规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由于唐太宗名叫李世民,导致在唐朝“民风”都被写作“人风”),在奏折中直呼皇帝名讳则属于大逆不道,在封建时代除非是造反,否则绝没有大臣敢这么干。

第三,“李尽忠”(契丹首领,史有其人,也确实曾经反叛武周,逼反他的人就是剧中的“营州大都督”赵文翙;赵文翙和王孝杰先后败死于契丹之手——“东硖石谷之战”也史有其事,战场在今河北省迁安县,只不过,与剧中情节不同,王孝杰在东硖石谷之战中兵败身死——武周朝廷不断出兵追杀李尽忠,不过历史上的李尽忠最终逃脱,最后是自己病死的)在起兵造反后,女皇帝在盛怒之下将李尽忠改名“李尽灭”(李是唐代国姓,是他的祖上降唐后受赐的)。不过,剧中的女皇帝(和她的大臣们)后来似乎都忘了这事儿,还“李尽忠”“李尽忠”地叫——这不,连王孝杰的报捷奏折都公然写着“李尽忠”的名字。而实际上在封建时代,皇帝的话叫做“金口玉言”,给谁改名字那都是立刻生效的;因此,在女皇帝因愤怒而把这个反叛的契丹首领叫做“李尽灭”之后,她和她的大臣们就会一直叫“李尽灭”这个名字了。

500

上图是20多年前的《雍正王朝》第八集中的一个镜头。满族人叫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娘”,“皇阿玛”其实就是汉语里的“父皇”。这个时候是康熙年间,后来的雍正帝还没有上位,其身份只是个“皇四子”,邬思道提前了N年预知了康熙之后的皇帝就是他所服务的这位“四爷”?

500

上图是《雍正王朝》第十一集中,康熙请佟国维一起吃饭、借机警告佟国维不要党附胤祀的桥段。上面这个镜头是佟国维感谢康熙准备提拔他的子侄时说的话——康熙皇帝死后被谥为“仁皇帝”,所以他的所有皇后都会系“仁”这个谥;这里的“孝懿仁皇后”是康熙帝的第三个皇后、佟国维的女儿。问题是,这时候康熙还活着呢(不就坐在佟国维对面一起吃饭呢吗?),佟国维怎么可能知道他的这位“圣上”将来死后会被谥为“仁”呢?显然,这种“未卜先知”是完全错误的。他前面称自己的妹妹(康熙生母)为“孝康章皇后”是没错的,但是对于自己的女儿,这个时候只能称为“孝懿皇后”,而不是“孝懿仁皇后”。

500

上图是《雍正王朝》第十七集里的一个镜头。此时仍是在康熙年间,胤禛还只是“雍亲王”,他的生母、此时仅仅是康熙“德皇贵妃”的那个人,就已经成了“皇额娘”(也就是汉语里的“母后”)了?

500

这一段大概知道的人更多了。在《康熙王朝》里,斯琴高娃饰演的孝庄文皇后多次自称“我孝庄”,实在是编导及演员严重缺乏历史常识的表现,也是该剧最大、最明显的历史知识纰漏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