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政二街 2019-12-08

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董邦达长子,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举人,明年成进士,殿试各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官至户部尚书。工古文诗词,书法、山水画禀承家学,与其父董邦达有“大、小董”之称。山水画禀承家学,与其父董邦达有“大、小董”之称。

清代董诰楷书《春华集庆册》,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臣董诰敬书恭画

董诰楷书《御制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碑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宰相董诰书法对联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乾隆帝《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之董诰

在乾隆时期的资深大臣中,刘墉遇事模棱圆滑,彭元瑞行为不检,纪昀博学而不明理,只有董诰久任枢廷,勤勉精谨,进止有度,颇获帝心,遂擢拜文华殿大学士,命总理礼部,仍兼户部事。乾隆末年和珅擅权,排除异己,董诰忠贞清正,毫不趋附,嘉庆即位后歼除奸宄、革除弊端诸事辅弼有方,在军机处四十余年,深得重用。并于嘉庆初年充上书房总师傅,累加至太保衔,封骑都尉世职。因平定台湾、廓尔喀并列功臣,蒙恩图像紫光阁。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一开

此册开篇之作,全景式地再现了“栖霞山”一带的旖旎风光。但见栖霞山雄峙长江南岸,漫山遍野苍翠葱郁,清澈幽碧的涧流汩汩,古刹栖霞寺伫立于山峦环抱之中。远方万里长江东流,岸坡丘岭相接,意境辽阔,气象万千。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二开

第二开所绘“玲峰池”位于栖霞山中峰腰间。史载当时“孤亭屼峍,与石梁遥对。群山万壑中,一泓湛然,可鉴毫发”。画家笔下的峰峦起伏,树木蓊郁,亭阁伫立,右侧即为王冠峰,远近烟岚缥缈,澄怀味象,秀色可餐。

董诰学问优长,熟谙掌故,才能全面,在清中期宫廷文化方面贡献突出,如他曾经担任武英殿总裁、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充国史三通馆协修等职,奉命编辑《满洲源流考》《三通》《皇朝礼器图》《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及纂修《全唐诗》监修《高宗仁皇帝实录》等,通过成功的支持和参与这些重要文化事业,董诰得到了乾、嘉两代皇帝的器重和眷注。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三开

第三开所绘“紫峰阁”位于栖霞山中峰之麓。这里“群峦环绕,皆轩翔耸拔”,远观秀峙如锥。石壁间的山泉飞泻,峰下一泓清水粼粼闪烁,岸边寺庙屋舍林立,杂树翠竹互映,小桥流水敞轩。

嘉庆二十三年(1818),董诰上疏以年老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同年十月,董诰病剧而卒。嘉庆帝御制哀诗,通过“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之句,表达了皇帝对董氏父子的人品、学识的高度赞誉。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四开

第四开“万松山房”,所绘景致位于栖霞山主峰的半山腰。栖霞山麓多生松柏,“此尤蓊蔚”。每当山风谡谡吹过,万壑苍松鸣涛,绿荫丛中还有崇台杰阁。从中可见,此间“最为幽胜”。

董诰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

董诰以传统文人的科举仕途获得了一生的赫赫声名,但也能够接续家学,秉承和发扬了其父亲董邦达在诗文、书画方面的成就,并以此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的推重,在当时颇有影响。其书法宗“二王”,兼及苏、米、赵等宋元诸家,典雅端庄,宛如其人;山水在承接父风的基础上,泛学元以来大家,尤以师法黄公望、王蒙面貌者为精。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五开

第五开“天开岩”,位于山峰右下侧,因为周围岩石突兀奇峭,“中通一线,仄境森沉”,宛若天开一般,故而得名。南唐徐铉、北宋张稚圭、晚明杨时乔等名士皆在此留有题刻。映入眼帘的山岩矗立如屏,“真有巨擘灵山之势”。

由于董诰高贵的文臣身份,又能时时亲近“天颜”,因此他的大量书法是“进呈御览”或是“奉敕恭绘”的“臣”字款作品,而其用于友朋交游的“文人墨戏”式的作品传世又数量极少。所以,收藏、研究其“臣”字款作品,成为解析其书画的风格演变、文人内涵和历史地位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六开

第六开“幽居庵”,亦位于该山峰右下侧,毗邻西峰。但见该庵数楹量笏,周围苍松、翠竹掩映,山泉淙淙流淌,宛若世外仙境。“洞壑深幽,以此为最”。

如何确定《金陵十景图册》是《石渠宝笈》中著录的作品?

《金陵十景图册》是见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董诰江东撷秀二册”中的下册。著录原文为:“董诰江东撷秀二册。宣德笺本,上下二册。上册十幅,纵九寸,横一尺二寸三分。设色画江宁名胜。每幅标地名,八分书。”其名曰:龙潭、宝华山、燕子矶、后湖、报恩寺、雨花台、清凉山、鸡鸣山、灵谷寺、牛首山共十处。有云:“下册十幅纵横尺寸与上册同,设色画楼台栖霞十景,每幅标地名,八分书。”分别画“栖霞山、玲峰池、紫峰阁、万松山房、天开岩、幽谷庵、迭浪崖、珍珠泉、彩虹明镜、德云庵十景”。现上册已佚。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七开

第七开“叠浪崖”,处于西峰一侧。但见层崖岞崿,远远望去呈高低起伏之状,恍惚“大海潮汐,波澜万叠”。崖下有见山楼及回廊,还有小桥涧水,甚为清幽,是“西峰最胜之处”。

根据石渠宝笈著录,并不能确认董诰这套描绘南京及其周边名胜风景图册的具体创作年月,而只能根据著录中的记述和现存作品本幅上乾隆乙未(1775)、庚子(1780)的御题诗,大略推断其创作不会迟于1775年。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八开

第八开“珍珠泉”,所绘景致位于栖霞山桃花涧旁。珍珠泉名冠栖霞诸泉之首,也是“金陵二十四名泉”之一。但见泉自石间涌出,历涧而下,“白珠点点上浮,晶莹可玩”。右侧即为般若台,原系明初僧人智旷构筑,一度较富盛名。

查阅《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使我们的这个困惑迎刃而解。在乙未春三月《题董诰江宁名胜图十帧》诗后,乾隆注明“此册乃董诰典试江宁回程所图以献者”,而同在一卷内的《题董诰栖霞十景册》诗后并无小注,且此诗的创作和题写时间与上册相隔一个月,是在此年四月末乾隆赴畅春园向皇太后问安,在畅春园时所作,因此可以判定,《江东撷秀二册》就创作于1775年。但不应忽略的是,上册《江宁名胜图十帧》是董诰在由江宁回京途中所作,而下册则极有可能是其回京后继续完成并在当年四月末进呈御览并蒙御题的。由于题材、质地、尺寸和作品风格相同,方被合为一套装裱,《石渠宝笈续编》则以套册的总名《江东撷秀图》著录。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九开

第九开“彩虹明镜”,所绘景致堪称“栖霞山第一胜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驾皇上南巡而凿,以蓄桃花涧等上游来水。“就水为亭,仿佛明圣湖边风景”,还有怪石堆叠,间以扶栏曲桥相连。湖畔杨柳轻拂,一泓明镜清幽,为栖霞山平添了几许灵秀之气。

长尾甲等日人疏于考证,夹板题签含混定名为《董柘林名胜图》是不确当的。

经与御制诗原文对照发现,乙未乾隆《题董诰栖霞十景图》“彩虹明镜”诗注:“栖霞寺门内即此处”;“德云庵”诗注:“尹继善、钱陈群、沈德潜有栖霞倡和诗,曾迭其韵”句;庚子年乾隆《题董诰栖霞十景册》“珍珠泉”诗注:“江总摄山栖霞寺碑称,尹先生记曰,山多草药,可以摄养,故以摄为名云云。此泉复经前督臣尹继善疏剔,亦今古因缘适相同耳”等,在作品上都被略掉了。这主要是由于画面的空间所限,仔细观察作品可见乙未年题诗的位置安排基本是点缀在画意的空当处,且注意尽量不破坏画家留白的完整和意境的营造,题字的布局、大小也显得较庚子年题诗的见缝插针式更为从容、合理。所以,小注的省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第十开

第十开“德云庵”,所绘景致处于西峰之麓、临近桃花涧。但见德云庵畔幽篁环绕,清荫弥漫,涧水屈曲环流,潺潺而过。前冈挺立九株松,“飞翠盘空,参云翳日”,环境幽雅宜人。

至于庚子御题,则是乾隆第五次南巡途中,于三月二十六日到达江宁行宫后对景观画重题,也就是说,在出巡时,董诰的这套册页是被乾隆携带身边的。除了这件,乾隆还将明文伯仁《金陵十八景图》也随行携带,在题董诰此册的同时,也在文氏画作上题诗,由此不仅使我们可以领略到乾隆旺盛的诗兴,也说明乾隆对董诰的看重和对这件册页的喜爱程度。

董诰《临米芾帖》,行书,绢本,立轴。

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

【1】董蔗林行书,宴池藏并题。芾覩报承有三接之喜,深到友生之望,马上之路自此应乎。速寻第为佳累,欲诣见以出入无容身处耳。子昭学士。六畲世长兄雅鉴。董诰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