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广州玉 2019-12-08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商鞅变法直接促进了秦国的崛起和强大,而且还成为了历史上改革变法的典范,但这场变法成就了大秦,却令商鞅这个人成为了众矢之的,而且受到了司马迁的影响,都在有意无意的贬低是商鞅这个人,尤以司马迁最甚,直接用天资刻薄人形容商鞅,其实完全因功利太重、人心皆失。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商鞅改革直接危害到了后世重农抑商、固化思想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秦国的富裕和强盛,尤其是奖励耕战和军功爵制度相结合,给了很多贫寒人家改变出身,发家致富的途径,在当时的百姓们受到了极大地鼓舞作用。可是耕战方式,就是将人的劳动力和创造力全部绑在了土地上,奠定了古代重视农业的基础,虽然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这种制度确实没有什么错误之处,而且还能恢复生产。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但要是从大的环境下看,简直就是社会的灾难,封建社会为何不会再出现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活跃还有文化的大繁荣景象,不正是商鞅变法带来的这种影响吗,而且还是影响了2000多年的固定模式,将人的手脚全都绑在了土地上,令农民怎么也翻不过身来。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可能司马迁认识到的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思想的束缚,大史公这个人对于汉武帝评价不高,甚至都将他用昏君来形容了,正是因为他有一点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咱们暂且不说司马迁属于什么学派,但是汉武帝确实对于舆论的控制程度达到了很强的地步,不然也不会传出司马迁的史记其实是两个版本,一个是藏起来的咱们看到的,一个是但是为了应付皇帝看的版本。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功利心太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同样商鞅变法中,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强化君权,严酷律法,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严禁游说,春秋战国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就是说客和纵横家,他们就是凭着一张嘴可以牵连起很多国家。不过在秦国却开始不支持这样思想的产生,是对百姓思想的一种禁锢。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其中更是处处充满重利思想,不是为了国家变得更好才去做的,而是有利可图。这种思想确实很想商人的唯利是图,但却又在严厉的打击商业行为。而且在法家思想中,对于重刑轻赏这一点写的非常详细,突出了君主的作用,将统治者可以说就是绝对的服从, 他给你一点好处,你就拼命地靠军功制度匹配他给你的奖励。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重刑法这点是对他评价不高,也是秦朝后来失去民心的关键,法家本来就是对于刑法很重视,他提倡的就是用法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可是却忽视了度和法理的界限,想什么连坐制度、处罚受罚的程度非常重,而且酷刑又非常多,当初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因为天气原因误了工期害怕杀头才趁机起义,而像这样的处罚在秦律不占少数。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商鞅本人也是个酷吏,曾经在一日之内处决犯人700多名,这样残忍手段可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一时也是引得民怨四起,哭声震天。可以这样说,他的改革确实适合了统治者的发展,却让他和统治者在执行过程中失去人性,也失去了民心。

商鞅变法成就大秦,为何司马迁却有意贬之?功利重失人心才是关键

究其变法改革,其实完全处于了统治者角度去思考,尤其是他作为了士大夫阶层,根本接触不到底层民众的生活,而且其中一些不好影响却在封建社会残存了2000多年,适合君道却不适合人道,他给出的只是一些小恩惠,却让这些百姓们给君王卖命,极不合理,也不符合逻辑,失人心是关键也是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