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通过后天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们是能够建立分享意识的。 培养孩子养成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我给各位爸妈分享几个不错的建议。 1.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 一方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些分享的机会,比如邀请他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让孩子们一同游戏、玩玩具、搭积木、看书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分享榜样。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父母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家务,一起吃美食等等。这些行为都能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 2.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 美国父母在晚饭时习惯让孩子分享他这一天的所感所悟,以便了解他们的想法。 平日里,如果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他们会主动与孩子单独谈心,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只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一点,很多中国家长都做的不够。 3.培养爱心 ![]() 尊敬老人是一种有爱心的体现,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的意识,这也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重要内容。 在美国,为了培养孩子们爱心,孩子们会被要求参加社区活动,而帮助老人是社区活动中常见的内容。 学会给予帮助,伸出援手,这也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4.让孩子适当分担家庭责任 ![]() 照顾家里的其他成员是家中每一位成员的责任。 以开篇讲到的故事为例,如果爸爸告诉孩子照顾爷爷也是他应该尽的义务,邀请孩子一同照顾爷爷,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爷爷捶捶背,为爷爷夹菜等等,那么,这种参与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和父母共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同样,让孩子照顾弟弟妹妹,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 ![]() 从长远来看,孩子们步入社会后,分享精神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 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将会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