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七届全国党氏西安大会上,党仁珊大叔提出胡杨树就是党氏家族精神的象征。电视里、图片中看到过胡杨林,金黄色的树叶在湖水的衬托下美不胜收,许多摄影家趋之若鹜,由此对胡杨有了解的渴望。通过百度查询了一下信息:“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也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而且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他用不屈不挠的身躯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组成了一条雄伟壮阔的绿色长城,因此被人们誉为“沙漠的脊梁”。 胡杨的精神就是只要还活着,就竭尽全力地活,它可以把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供给自身的生存.哪怕有一丝生长的机会,都会从根部萌生幼苗。没有水分的时候,它会干枯,当所有的枝条都已经枯萎,它依然努力不让自己倒下”。 看到这些信息,我对胡杨树有了初步的认识,西部羌族的分支党项族,发源于江河湖海的源头,逐水而居,游牧部落散居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川、西藏等地。忍耐着干旱缺水、风沙肆虐、部落厮杀,躲避战乱、五谷不丰、忍饥挨饿、瘟疫蔓延等,这些都和胡杨树的努力生存空间多么相似,期待着水分,只要有一个枝条活着,就会有机会吐露绿芽,展示出永不言败的风采。这一点终于在宁夏兴庆府建立了西夏国而验证了期待已久的信念。近180年的国运由于蒙古族的强势崛起而灭亡,文字、历史、军卒等几近消失。这些尘封的记忆目前国内少之又少,研究西夏历史的学者、专家、机构等苦苦支撑着星星点点的线索,让大家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在抗战期间,以考古考察的名义掠夺的西夏时期的许多史料、碑文。无论山西上党地区的起源,还是西夏党项族的后裔,无从准确考证,党氏家族的繁延生息、迁徙图存中都体现着忠诚爱国、耕读传家的不屈不挠精神。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期待着曙光到来。历朝历代的朝政大臣、戍边将士中都有党氏的精英身影,比如:党耐虎、党进、党理、党崇雅等等。 “胡杨树因为它充满了期待,期待奇迹的出现,期待有那么一天,有水分供给它的时候,它会重新让绿色装扮着孤寂的大漠戈壁,于是就有了千年的等候,千年的翘首期盼。”而今全国党氏在党仁珊出版的中华党氏文化概览一书中,了解了许多党氏宗亲的故事,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洋洋洒洒,120万字的心血,归集了二十几年的辛酸苦辣,让后辈敬佩不已,这也是党氏精神力量雄厚的昭示吧!七届、八届大会后把许许多多生活在祖国各地的党氏联谊起来,各类活动空前高涨。 各地党家村、党家山、党家水、党家庄、党家湾、党家岔、党家坪、前党村、后党村等诸多村落名称的居住地,都显示党氏根脉的强大,和胡杨树的根须一样,只要有水分就会长大。先祖们的智慧是超前的,开荒造田、诚信经商、开办私塾、设立祠堂,传承祖训家规,成就了许多美好生活的佳话。忍耐力越来越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就是根系吸收营养的潜力无限。这也是党氏精神的一个特质,尤其是执着、坚韧、顽强、不屈、信念和意志的精神更是和胡杨树那样的相似。 今日党氏全国联谊,盛况空前,胡杨树的品质决定了胡杨树的精神,既然把胡杨树的精神比作党氏家族精神,那就是要共同认可,统一思想认识,集思广义,用社会公益方式做好家族发展的事业。同根同祖,天下党氏是一家。 胡杨树成为观赏的风景,一年四季品味各异。党氏宗亲的后人想成就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轨迹?我想就是胡杨树屹立不倒、持久期望,苦干实干的信仰所在。只有勤勤恳恳、自立自强、孝顺传家、求知上进,一样会有幸福快乐的生活,一样迸发出家族枝繁叶茂的独特魅力,一样打造出创新创业的新天地,一样成为宗亲联谊流连忘返的绝美风景。 胡杨不倒,党氏精神永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