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眼睛》中有一段这样的对白: 妈妈:儿子,妈眼睛瞎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世界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仍然治不好怎么办? 儿子:我会终身照顾你。 妈妈:好儿子,谢谢你。 儿子:妈妈,如果我眼睛瞎了怎么办? 妈妈:我会把我的眼睛换给你…… 现实中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河南淅川党岗村58岁的党兰英,她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为了挽救患有尿毒症的儿子朱红军,毅然决然选择割肾救子,用大爱托起生命的希望。 突遭变故 顶梁柱轰然倒塌 党兰英现居住淅川县寺湾镇贾沟村,娘家是党姓人数较多的党岗村,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人勤劳朴实,儿子媳妇外出打工,孙子孙女聪明伶俐,一家六口虽不富裕,但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料到,2014年11月,在天津打工的儿子红军突然发晕恶心,双腿发虚,两脚肿胀。被医院诊断为尿毒症,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把一家人都击垮了。 “当时真有一种天塌的感觉。当时红军才32岁,正值青壮年,他的儿子才9岁,女儿刚学会走路。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党兰英说。 面对病魔,红军曾一度想放弃生命,不想拖累家人。2015的9月,红军的肌酐升到了2000,又一次到医院透析治疗,然而一系列的并发症紧随而来,医生建议尽快做肾移植。“可是肾移植手术费用高达几十万元,远远超出自己家庭负担能力,再说到哪里找肾源呢?当时真是做好准备等死了。”红军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生死关头 母亲割肾救子 儿子是母亲的整个世界,是母亲永远的牵挂。母子连心,眼看儿子每月透析不见好转,党兰英天天以泪洗面,彻夜失眠,茶饭难咽。“好好的一个人,年纪轻轻的,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他要是没了,我们一家怎么过啊!”党兰英说,自己和老伴儿已经年迈,孙子孙女还小,儿子要是有意外,全家怕是要散了。为了给儿子治病,60岁的朱甲进,虽然患有高血压仍不得不外出打工,竭尽全力扛起这个飘摇的家。 每当夜幕降临,听到儿子痛苦的呻吟,党兰英真是心如刀绞,躺在床上眼泪直流,念叨着“老天啊,我到底做了什么孽,竟这样惩罚我”。每当儿子说要放弃治疗,两人都会抱在一起痛哭,然后又互相安慰,互相鼓励。 一定要挽救红军的生命,全家人在这件事儿上达成一致。2016年2月,在透析治疗半年后,红军一家开始筹备肾脏移植手术。朱红军的父亲、母亲、妻子都做了配型检查,结果只有母亲能配型成功。 这一喜讯激起了党兰英救子的决心,一向愁眉苦脸的党兰英心里释然了许多:“不管手术成功失败,都不能放弃这一线希望,我要捐肾给孩子”。得知母亲要为自己换肾,朱红军于心不忍,但还是没有拗过母亲。 母子平安 手术获得成功 2016年 5月24日,母子二人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对于34岁的红军来说,母亲即将从体内取出鲜红的肾脏捐给自己,这让红军痛苦不已。“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本来要好好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却又让母亲为他再次受此煎熬。母子俩相对无言,时间仿佛凝固一般,只听到墙上滴滴答答的闹钟声,党兰英丢下一句“儿子,别怕,有妈呢”就被推进手术室去做麻醉手术了。红军望着母亲坦然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泪流满面。 经过医护人员6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捐肾手术获得成功。母子俩被推出了手术室苏醒后相见的第一眼,红军热泪横流,哽咽着说:“妈,您给了我第一次生命,现在,又赐予我第二次生命,我这一辈子欠你太多太多﹍﹍。”这时,党兰英苍白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命运多舛 母亲坚强面对 自红军得病以来,一共花掉40多万元,其中20多万都是借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朱红军的情况后,为其减免检查和手术的医疗费用。“他们的收入来源很少,还有孩子在上学。就算手术成功,后期每年还需要十几万的花费。”朱红军的主治医生李金锋说。 母子移植二十天后顺利出院,一家人刚把心放下来,谁知刚出院十天,儿子移植术后伤口感染,又重新住进医院做了二次手术,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因为党兰英术后行动不便,只好就近租了便宜的房子住下来,家里还有孙子和孙女上学,爱人在家照顾,由于没有多余的钱请护工,儿媳妇天天医院出租屋两头跑,人也消瘦了很多。因为出院后还需定期检查,他们娘三个相依为命,一住又是三个月。 借来的钱花完了,可朱红军吃药复查一个月就得万把块,无奈只好又找亲戚朋友去借。就在术后的第七个月,本应好好休养的朱红军决定去郑州当保安贴补家用,谁知刚刚上班二十多天,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医生连着下了两道病危通知书,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这不光意味着需要无力承担的医疗费用,还随时面临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该借的亲人都借过了,怎么办?最后只好把家里唯一值钱的房子和家具低价卖了六万多元,用于红军救命。 经过抢救,终于把红军再一次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这一次的住院又花了十几万。外债高筑, 压得党兰英喘不过气来,可她依然坚强地说:“只要儿子在,家就完整,再苦再难都值得”。 病床前,红军对家人言:"只要我命在,欠债慢慢还,母爱如天加倍还。" 写完这个党家的故事,我已是泪流满面,却又无能为力。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和不幸,而他们一家选择了自强自力,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愿兰英的大爱感动上苍,愿幸运之神光顾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让我们一起祈祷兰英一家早日度过难关、红军尽快康复! 特约通讯员 党成伟提供线索、党凤玲执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