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拜之日,我和社旗县姬党柳庄20多位族人,不约而同来到先祖茔前祭奠,缅怀先祖英灵。 社旗县姬党柳庄党氏系豫南三翁堂一支。 清乾隆五十年唐邑《党氏家谱》记载,吾始祖兄弟三人元朝末年自陕西迁徙唐邑,分为东党、西党居住,因年事久远,始祖名讳不详,尊称党大老、党二老、党三老。 清光绪年间唐邑《党氏家谱》和民国二年姬党柳庄敦伦堂《地亩账》记载,柳庄党氏系党三老后裔,三老之后有几代不详……党宽系三老后栗里一支,宽生璞,璞生廷选,廷选生九春,九春生大宾,大宾生文炳,文炳生宏业,宏业生述,述迁柳庄,生殿士,殿士生五子,长子有庠、次子有琦、三子有序、四子有章、五子有典,各成一门即为柳庄“老五门”也。自柳庄党述至今已出13代子孙。 一世祖党述康熙元年迁徙柳庄,而立之年,胸怀大志。虽身在乡里,未入朝堂,却对治国方略有高深见树。生子取名殿士,希望儿子不能当宰相也要为朝廷当好谋士。给五个孙子取名,有庠即百年大计要以教育为本;有琦即要以军事强国;有序即国要有秩序;有章即国要有章程;有典即要做好著书立说,将精神和文化传承后世。可见其对子孙后代的厚望。 根据《社旗县地名志》和《三翁堂家谱》记载及本村世代相传,姬党柳庄之所以得名,来源于姬、党两姓的迁入和村西大柳树的传说。康熙元年,一始祖党述自唐河来到赵庄(现社旗县大冯营镇政府所在地)择地,抬头远望,见赵庄东一片祥云普照,紫气东来,祥云下大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着一颗茂密的大柳树,柳树东住着几户人家,便到此处驻足,一打听方知村内住有王、柳、胡三姓人家,正有变卖土地想法。经双方协商后,一世祖买下了村西耕地840亩,耕牛8头,安家落户,与夫人李氏共同经营家业。 毕竟一世祖是从唐河县而来,单门独户,免不了受邻村排斥。为了确保一家平安,他便邀请唐河县老家的妹夫一家迁来居住。妹夫姓姬,家中有人在开封“省府”做官。有了姬姓撑腰以后再也没人欺负。于是,姬、党两家便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因该村西边有棵大柳树为特殊标志,故人称“柳庄”,村名就这样形成。又因在柳庄东、北还有一个大刘庄和小刘庄,与“柳庄”同音,为了与其区别,故冠名姬党柳庄,一直沿用至今。 姬党柳庄现居住有“老五门”的长门、二门、三门、四门后裔、五门陆续迁到何庙、官营。据2017年2月统计,自民国至今,从老五门走出去定居他乡的有:辽宁、湖北、安徽、江苏、台湾、广西、云南、新疆、河北、青海、陕西、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和我省其他县市等地200余人。 柳庄祖坟在村内东北角处,一、二、三代世祖都在这里安葬。一世祖坟茔旁生长着一棵白桑树,高两丈有余,粗两搂,枝叶茂盛。据村中老人传说,这棵桑树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党姓取“丧”的谐音为悼念祖先特意栽种的。在村内长大的十几代党姓人,小时候,每逢桑梓成熟时,个个都有爬到树上摘桑梓吃的经历。 多少年来,柳庄老五门党姓人,每逢大年初一、清明节、十月一,都会从异地他乡不约而同回到柳庄祖茔地拜祭祖先,回忆儿时的美好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