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又一年

 般若禅心的文字 2019-12-08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对于思乡心切的游子,拿到一张回程的车票,就像握住了家乡和妈妈的味道!那小路、那炊烟、那乡音、那结冰的小河,那年三十的饺子、那喜庆的窗花、放肆的鞭炮,无时无刻不在梦里,在每一个累了的瞬间游离迷恋。离开家乡一切靠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坚持,只为了活得更有尊严,付出的更值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的一年,愿大家新年快乐,家家户户团圆美满,平安吉祥!——送给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们。

春节去寺庙上香的朋友要注意了,因为现在信佛念佛的向善者越来越多,每年赶早上香的队伍越来越浩荡,有的善男信女甚至在午夜钟声敲响的时刻,就已经开始到寺庙上香了。上香并不是迷信,而是信者一种向上精进的心,不怀疑、不退转。对未来生活、工作、事业更好的一种祈愿,在岁末辞旧迎新的时刻,来到诸佛、菩萨面前诉说自己的心愿,弃旧从新,不好的都走开,把好的迎进来,祈愿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要忘了发大愿哦?大乘佛法不但要祈求自己好,也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离苦得乐,吉祥如意,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好。

饺子这一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无论地球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唯有饺子不变,每年除夕必然出现在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因为要除“夕”。传说“夕”是一个厉鬼,每年在腊月三十日,新旧交替的子时时分,就会出来害人,而且法力高强,单靠神力很难被制服,必须要人类的配合才能将其降住。于是人们便在交子时分吃饺子来增强体力,协助天神将“夕”除掉,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年三十千万别忘了吃饺子。

很早以前,每逢到了过年,人们在大门两侧悬挂桃符,驱鬼压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了当时春节热闹的景象。明代后,挂桃符的风俗改为贴对联庆祝春节的到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史上的第一副对联。不但成为文人雅士的乐事,也是人们驱鬼辟邪、迎喜接福的方式。

说起春节放鞭炮也有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到人间残害百姓,大人小孩都很害怕,每年都要逃到山上躲避。有一位年长的老人不愿意离开村庄,一个人留守。夜里,年又来到了村里吃人,那位老人在烧柴时不小心点燃了炮竹,年听到这个声音浑身颤栗,撒腿就跑。后来大家一到过年就燃放爆竹,有驱凶辟邪的含义,也有庆贺新年,给节日增添点喜庆的色彩,图个热闹。

过年了,兜里再紧张也要准备好压岁包哦?有句话叫“天下唯有女子小人难养也”。如果您是长辈,那就要有个长辈的样子,千万不要心疼压岁钱。发给晚辈的红包也承载了长辈的尊严。不要让小孩子有意见,这样会影响您一年的财运哦?比如小孩子会说:"我姨父给了我一个大红包,他真有钱!愿他生意兴隆,明年再给我一个大红包!”有的小孩会说“我姑父真小气,穷死了,连个红包也不给我,明年他更穷,让他那么抠”。所以,为了图个吉利,过年要多派发红包,长辈晚辈都要发,佛教里讲的“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古人在《守岁》诗中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表达了人们对似水流年的惜别之情。三十之夜,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东拉西扯,酒席要从掌灯时分慢慢吃,伴随着中国传统的春节晚会直到半夜,新旧年的交替时分,年的味道达到了高潮,再放一次鞭炮、发纸、上香,供天地、敬鬼神,拜各路神仙,祈祷新的一年步步高升,好运连连!所以年三十,是一年中最盛大热闹的节日!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大年初一早上,大家穿上新衣服,晚辈一早就起来给尊长拜年,这是长辈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家家团圆,年的氛围更是浓烈。大家穿戴整齐,互相恭敬问候,长辈们把准备好的红包发给晚辈,一切都在互相尊重、祝福声里度过。所以这天一定要心情好,代表了一年都有好运气,千万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摆臭脸哦?打碎了东西要赶紧说“岁岁平安”、不要说丧气的话或词,比如:没有了、讨厌、气死人了等等,不要训斥小孩子,要不大触霉头,一年中的开始就不顺,要注意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