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代表性的疗法,在国际颇受欢迎,近几年顶级杂志不断地证实针灸在治疗临床疾病中的价值,比如2017年,同时两篇针灸的论文发表在JAMA杂志,一时引起国内外轰动。 2019年7月29号,针刺疗法再获肯定。世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JAMA杂志子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证实,针灸治疗心绞痛效果非常显著。《针刺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本文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梁繁荣领衔的团队完成。 研究目标是证明针刺疗法作为辅助疗法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反复心绞痛的控制作用。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共纳入中国5个临床研究中心,从2012年到2015年期间共纳入404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为传统西药组(WL),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另外3组则是在传统西药组的基础上接受12次针刺疗法(每周3次,共4周)。其中,一组为循经取穴疗法(DAM)、一组为非循经取穴疗法(NAM),还有一组为假针法(安慰剂组, SA)。 所有患者接受问卷调查和随访,从基线调查到随访共累计16周。主要结局指标为心绞痛的频次改变,次要指标是心绞痛的平均疼痛程度。 主要结果: 1)干预前,稳定心绞痛平均每4周发生的心绞痛次数为13.31次。 2)干预12周后,总体上,循经取穴法治疗(DAM)降低7.96次,非循经取穴法降低3.8次,假针法降低2.78次,而西药对照组降低2.33次,四组群体在降低心绞痛次数上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传统西药组,针刺辅助治疗降低疼痛次数高达60%,实在惊人! 3)心绞痛平均疼痛自评分上,循经取穴法治疗(DAM)疼痛平均得分在各个时间点上均低于其它三组,在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同样最低。 不同治疗方法心绞痛治疗效果的1-16周差异显著 研究证实,针刺联合西药,特别是循经取穴法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控制心绞痛次数和疼痛感的作用。 诸位,本公众号现在已经形成包括“样本量估算方法”、“论文的统计表达方法”、“统计视频”(R、医学统计学、妙趣统计学)、“科研工具合集”、“如何分析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数据”、“Meta分析”等系列,有兴趣同仁们可以扫码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