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在 四 方 zhì zài sì fāng 志 在 四 方 【解释】:四方:天下。(另有解释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怀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出自】:“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 1.《孔丛子·儒服》:“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例句】:青年人志在四方,何必一定要留在大城市才行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志在千里 明志励志 雄心壮志 【反义词】:鼠目寸光 安土重迁 【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五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三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英文】:to aspire to travel far and make one's mark (idiom) |
|
来自: fuhaizhenren > 《成语 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