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11.21日原创微头条

 谢汶青396 2019-12-08
  • 萧红的第二个男人是在她17岁那年遇到的,名叫陆振舜。

    是和她有着远亲关系的一位表哥,当时认识的时候,陆振舜就读哈尔滨法证大学。

    而且已经结婚,可是萧红因为爱他,根本就不顾及这个,在今天来说其实萧红是自愿做了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

    后来,陆振舜从哈尔滨法政大学退学,去了北京,那个时间叫北平,就读中国大学。

    有人说,陆振舜转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萧红反抗包办婚姻,坚定她的态度。

    19岁那年萧红不顾世俗的眼光,不管家人的反对,逃出家,义无反顾的和陆振舜同居了。

    萧红的这一做法,即便放在现代也是够离经叛道的。在她以为是爱情,以为这样的做法就是为爱付出。

    可是,现实生活就是现实生活,它不会把浪漫延续到真实中。

    浪漫的爱情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在第二年春节前夕,因为各方压力,陆振舜丢下曾经的海盟山誓,弃萧红于不顾,回归原配怀抱。

    有人说陆振舜忍受不了拮据的生活,忍受不了家人的压力,要我说,他就是没担当,或者说爱萧红没有那么的深。

    从萧红做小三的这段经历我们现代人就应该看到,任何时候,哪怕再爱一个人,也请不要做小三。

    你为了爱可以不管不顾,名声都不在乎,可是,男人则很鸡贼,他会在对你兴趣不再的时候,找回退路,回归家庭。

    而回归家庭的男人在很多人的思维中,就是犯了一个大多数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家人,外人在时间不长后,就会忘记。

    他依然可以做回好男人,而你则永远被贴上小三的标签。

  • 因为我住院时,没有病床,我是在等了一个周以后,才幸运的被告知有一个病床,我可以住院了。

    我去了后,是个三人间,我被安排在最中间,因为现在的医院要求病人住院期间必须晚上留宿医院,要不各种报销就不能享受到。

    我本来晚上回家住的心愿就这样就夭折了,晚上我硬着头皮住了进来。

    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空气混浊的让我呼吸有些急促,房子不通风,不透气,温度还很高。

    我实在难以忍受,就对睡在窗口的病人家属用很温和的口吻提议能不能把窗户稍微打开一点,透透气,对你家病人也好。

    人家几乎不加思考的就拒绝了,原因是她家孩子会感冒。

    我嘴被堵住了,然后又对住在门口的陪护家属,一个大爷提议,能不能把病房门打开,透透气,等一会空气流通后,我就关上。

    大爷说到,会让他着凉。

    我就什么话也不想说了,带上眼罩企图用睡着的方式以屏蔽我对病房空气的不适。

    就这样我大约到了两点以后才睡着。

    第二天我5点多就又醒来了,一晚上没有睡好,精神状况也不是很好。我去找了医生希望对于我特事特办,开开恩,让我回家睡,

    但是直接被拒绝。医生说我这病只能待在医院,连吃饭都只能在医院,或者点外卖,不能出去。

    我直接无语了。

    回到病房,除了必要的各种检查,打针,治疗,所有和治病有关的事项我都极力遵照医生的安排。

    其余时间就是拿着手机上网阅读,写作,时间过得也挺悠哉悠哉的。

    不知道是因为我晚上的提议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靠窗病人的家属,尤其是妈妈,对我一直冰冰冷冷,好像不是很待见的样子。

    我也没有刻意的去讨好她,空余时间有手机,也不需要和谁过多的聊天排挤寂寞。

    就在我住院第三天,靠窗病人的陪护妈妈因为用手机转账一直转不出去,他们的另一个陪床人女婿,

    建议她找我试一试,因为拉着床隔布,我只是隐约听到声音,无法看到他们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靠窗的陪护妈妈就走到我病床跟前,来问我可不可以帮帮她,因为孩子生病借别人的钱,别人现在要,

    转不过去她很心急 。

    我当时在挂吊瓶,一只手伸出来,拿起她的手机,研究了好一会,发现她微信转账的最高额度已经到顶。

    我因为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静下心研究了好一会儿后,还是帮她转了出去,她很惊讶,也很感谢。

    她的女婿也来到我的病床跟前惊喜地道谢,说他昨天研究了几乎一天也没有转出去,谢谢我了。

    我只是淡淡地回敬了一句:不用谢!

    靠窗陪护妈妈或许是看到我额头上眼罩的原因,走的时候,告诉我:“你想睡觉就睡会,一会儿药打完了,我给你叫医生。”

    我笑了笑,点点头,把眼罩拉了下来,就真的想眯一会儿。

    但是,我这人有个特征,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一般不想麻烦别人。

    虽然眯着眼睛,但是隔上一会儿我还是会取下眼罩看看吊瓶的针完了吗?

    割了好一会儿,靠窗病床的陪护妈妈就来到我的病床前,帮我按了呼叫,告知医生帮我换药。

    下午他们出去转了一圈后回来,靠窗陪护妈妈满脸堆笑的对我说:“我们出去时,我专门走到护士台,专门告诉她们,让她们隔一会儿过来看看你的吊瓶,小心针打完了。”

    我回了句谢谢。

    靠窗陪护妈妈对我这样360℃的态度大转变,我一点也不奇怪。

    这事假如放在原来,我的思维会是:这人真势力。

    但是,现在的我是:一个人只有活的对别人有价值,他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我应该努力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对别人 ,对家人 ,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

    很多年前我没有这样的觉醒,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要求别人如何对待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对别人到底有什么用。

    可是,现如今的我,觉醒了。莫言说:“每个人都有觉醒期,一个人的觉醒期的早晚决定他的命运。”

    我现如今都进入中年了,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还能不能改变我的命运,哈哈哈!

  • 我现在只要与人打交道,就特么地恐惧自己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和任何人打交道需要彼此感受到获利感特别的重视 。

    不管是父女母女,母子,夫妻,同事,朋友,还有才接触到的陌生人,我都会思考我是否对别人有价值,是否有利用价值。

    我发现在一段关系中,这个直接决定你被尊重,被重视的程度。

    人性本如此,如果我们太过于理想化,总是幻想自己是皇帝,别人永远是那些应该为自己付出,而不计回报的臣民,

    那问题就来了。假如,今生不够幸运,无法一直遇到那些把自己当成皇帝的臣民,凄惨就成了必然。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在别人一直一直无条件的付出中,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应当的,而且,皇帝心态直接爆炸发作。

    可是,当臣民不愿意伺候他的时候,他就各种嚎叫臣民如何如何的不好。

    呵呵!这样的皇帝愿意一直一直伺候的人多吗?

  • 萧红离家出走,又在和父亲许配的男人汪恩甲没有解除婚约的情况下和已婚男同居,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社会中,那就是惊世骇俗。

    是被各种人拿出来当成笑话传递的,这样的行为不光给她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同时对于她们全家来说也是五行中的灾难。

    当她被抛弃走途无路,无奈回家时,她的父亲就做出了一个改变全家人命运的举动,居家搬迁到乡下。

    在乡下,萧红悲悯人民大众的思想被激发,她竟然企图劝说伯父不要抬高地租。伯父一气之下,痛打她一顿后,还把她锁在一间空房子里面。

    这样的行为一度激发了父亲觉得萧红就是个祸害,是一家人的煞星,甚至萌生了除死她以保全家的想法。

    小姑和小婶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想尽办法,偷偷放走了萧红。

    再次逃离家庭的萧红,年芳20岁,逃到了哈尔滨后,因无依无靠,只好厚颜无耻的再次找到当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读书的汪恩甲。

    在汪恩甲的安排下,他们一起住进旅馆开始同居生活。

    汪恩甲是萧红第一个命运安排的男人,但是同居却被命运排在第二位。

    我不知道萧红当时是怎么想的,当年的她可是及其的看不上这个男人的。或许人在是否能活下去的情况下,其他的感情,尊严,面子都不算什么了。

    这段同居换的的结果还是被抛弃,而且萧红不但怀孕,还欠下巨额旅费。

    汪恩甲选择逃离,萧红则选择大着肚子写信求助报社。这样的结果又一次把萧红推向到另一个男人萧军。

    这次萧红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才廉不知耻的投靠第一次并没有看中的男人汪恩甲,半年后被抛弃,

    也是必然。

    或许汪恩甲这次接近萧红的目的根本就不纯,或许报复的心里占大多数:你当年竟然看不上我,呵呵,在和一个已婚男同居被抛弃后,被家人当成扫把星企图除死的情况下,你才来找我,你以为我是捡破烂的吗?

    我收留你,然后抛弃你,我就是想让你也真实的体会一下被抛弃的感觉。

    说白了,你是自己送上门的,就不要怪我了。这是上天给我报复的机会,我怎能有不珍惜的理由。

  • 从宾馆被解救出来的萧红,喜剧般的开始了和萧军的同居生活。

    萧军在乡下已经结婚,并有孩子。萧红此次的同居依然是以小三的名号开始的。

    在萧红所有的文章中,萧军被称为“三郎”。萧军因为在地方军阀部队中当士官时 ,一次演练中杀了人,

    从兵营逃跑到哈尔滨,一度靠撰写文章和做教师谋生。

    萧军的人生经历肯定无法吸引萧红,让我认为能够吸引萧红的主要是萧军的才华。

    在萧红写《生死场》的同时,萧军写了《八月的乡村》。

    最后,他们一起来到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被出版,萧红和萧军正式被文坛接纳,

    这是他们被世人记住的最重要的一步。

    或许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或许因为在才华上彼此互相吸引,或许在萧红的心中,萧军是一位能与她灵魂同频共振的男人。

    在和萧军相处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萧红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萧红笔下称她和萧军在一起生活的时光是“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

    萧红和萧军在上海生活的时候,萧军有了别的女人。

    萧红很难过,萧军对于萧红有着多重身份,不但是救命恩人,还是灵魂伴侣,是爱人,是事业同伴,是依靠,是亲人……

    而萧军花心,大男子主义,脾气暴躁,感情不细腻……

    萧红无奈痛苦时,在鲁迅的帮助下,一个人漂洋过海去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萧红独处的时间比较多,曾安心写下了名扬海外的《呼兰河传》。

    如果一切顺利,如果鲁迅依然活着,如果萧红长期居住日本,享用独处的时光,或许她会带给我们更多,更有深意的作品。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萧红在得知鲁迅去世的消息后,放下手中的所有写作任务,依然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悼念完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鲁迅先生后,她再次和萧军同居了。

    不管她怎么做,都无法阻止萧军的花心,萧军依然我行我素的和其他女人乱搞。萧红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会发脾气。

    于是,萧红,萧军的争吵一天比一天激烈,吵得厉害的时候,萧军还会对萧红动手,家暴。

    在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被日军全部战领的时候,萧红和萧军一起逃离上海。

    随后一起去了重庆,延安,在延安萧红萧军正式分手。

    分手的时候,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

    这一幕就像萧军解救萧红的时候,萧红怀着汪恩甲的孩子一样。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搞不懂,萧红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在明知道一个男人并不爱她,并不能和她一起共同抚养孩子的情况下,还要生育孩子?

    生育的两个孩子她最后也都是送了人,她不想孩子吗?不难过吗?她作为母亲到底有没有责任心?

    在这一点上,我作为一位母亲,我就是想不通。

  • 萧红的第四个男人,是萧军的朋友,一位东北作家端木蕻良,这个男人是萧红一生中四个男人里面唯一一个给予她婚姻的。

    端木蕻良曾经在投奔萧军的时候,因为没有居住的地方,曾和萧红萧军一起睡过一张床。

    睡的时候,萧军睡在中间,隔开了萧红和端木蕻良。

    后来,端木蕻良娶了萧红为妻,或许真的是命运的安排,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端木蕻良比起萧军,性格要温和的多,对萧红也比较体贴,感情上细腻的多。

    萧红从14岁就一直奔波在几个男人之间,已经有了疲惫的感觉,端木蕻良则给予她一种踏实感,

    让她有了嫁人过稳定生活的想法。

    在1938年4月,萧红和端木蕻良办酒席结婚时,在婚礼现场,萧红讲了一段掏心至腹的话。

    萧红说到:

    “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

    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听到这段话,我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心酸感。一个女人要多无奈,多卑微,活得多没有尊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端木蕻良对于萧红来说就如同一个收容所的工作人员,是她在极其无助时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可以让她暂时稳定下来的居所。

    萧红跑到重庆生下孩子,端木蕻良则不在身边,孩子出生时间不长,萧红就说死了,其实是送人了。

    这一点我真的无法理解萧红,即便我给她寻找了N多理由,我依然无法原谅这样的母亲。

    后来,因为重庆成为被日军轰炸的目标之一,萧红和端木蕻良一起去了香港。

    在香港期间,萧红生病住院,端木蕻良有过逃离,有过照顾,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给萧红吸痰的那一幕。

    在他们住所被日军炸弹轰炸时,端木蕻良一个人抛下萧红躲命的那一段,在我看到他为萧红转院,吸痰后似乎没有办法再去讨厌他了。

    萧红死时,是她的粉丝罗宾基照顾着,罗宾基后来写了《萧红小传》,其中有一段描写了萧红临终前在一张纸片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萧红逝世,享年31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