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与音乐的一场痴恋

 寻梦向天歌 2019-12-09

在不更事的孩提时,从大人的口中曾听过“孔老二”这个名字,那是大人在说起“批孔”的那个动荡年代的事情。还是小孩子的我不知孔子为何人,只朦胧的感觉“孔老二”应该是个贬义词,后来又听说孔子被“平反了,昭雪了,大快人心了,”于是人们又叫孔子作孔子了,而不叫“孔老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孔子。

继而是上学时学到《论语》,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具有争议性人物的认识。

本人才疏学浅,只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原来不止于此,孔子还是个当之无愧的音乐教育家。那天单位组织去听大学音乐教授讲课,课题是:孔子与音乐,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孔子和音乐有关系?

在教授引人入胜的讲课中,我对孔子与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一刻感觉孔子还真能呀,不但思想家、教育家,还音乐家,用今天的话说,这叫多栖呀!

孔子的谈仁,谈礼,谈信等影响了古今华夏人民的思想。但关于他谈音乐方面的事情就让世人有点忽视了。其实,孔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音乐家,他不但懂得声乐韵律,而且还会弹古琴,还能吹笛吹箫。孔子经常唱歌弹琴,以音乐抒发情意和感受。我想孔子若然是生在今天,定是个唱K高手,或是个背着吉他流浪的自由创作歌手,抑或是个叱咤乐坛的音乐人。

孔子非常的爱好音乐,他学习音乐的痴迷和认真执着程度,还真让人惊讶。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访问卫国时,曾跟著名琴师师襄学琴,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叫孔子自己练习,孔子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终于忍不住了,对孔子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你猜孔子怎样回答?孔子回答说:“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呀”。孔子还是继续练习那首曲子。过了一段日子,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没想到孔子回答道:“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接着又继续练习那首曲子。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日子,师襄观察孔子的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这次不等师襄发问,孔子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这首曲子的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了,大吃一惊,因为这曲子的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从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就是这样的执着的去领会读懂音乐,像一个勤奋钻研的学子。

有一次孔子在齐国与乐师们谈论音乐,听到虞舜时的韶乐,他用“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自己沉醉在美妙音乐里的精神境界。

孔子差不多每天都要弹琴唱歌,除非哪天心情特别的糟糕。据《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时期,有一次,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时,断粮七日粒米未进,孔子在没吃没喝的日子还弹琴唱歌。若他听到有人唱了一首好歌后,就请人再唱一遍,他自已跟着学,真正是“歌曲发烧友”。

孔子青年时期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中年周游列国,渴望诸侯停止纷争,让饱受凃炭之苦的人民安居乐业,于是孔子满怀豪情壮志,义无反顾地带领颜回、子路、子贡等高徒,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的战争,孔子一生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期望以“仁政”思想打动中原各国诸侯争夺霸权的帝王之心,但在孔子有生之年却未能实现这理想。孔子在他最后的岁月,深深的感慨不能被统治者所任用这一无可奈何的现实,老泪纵横的对最亲近的弟子子贡唱了一首:“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以结束他悲剧,悲壮的一生。(哲人是指孔子自己,泰山、梁柱作烘托哲人,哲人也就是智慧之人。)

孔子注重音乐教育,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音乐排名第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他将音乐教育融入美学教育之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提倡和实施“美育”的人,这一点可能是今天的部分音乐教师未必清楚的。

孔子的音乐美思想主张代表艺术的“美”和代表道德的“善”的结合,他“美善统一”的审美主张成为儒家音乐审美的重要标准。他把“美”和“善”这两者作为音乐审美的两大原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中财论坛会员来鑫原创。

转载请联系中财文字公众号。

图片来自中财论坛会员岸边影柳《山雀弄舞》,已入选第903期计酬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