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伴静脉窦狭窄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进行横窦乙状窦脑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亓神外 2019-12-09

翻译:伍 聪

校译:王朝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颅内DAVF最常见的位置是海绵窦,其次是横窦-乙状窦。DAVF分类系统,如Cognard和Borden系统,主要是基于静脉引流模式对DAVF进行分级。其中若存在逆行皮层静脉引流(CVD)则提示出血风险更高。有文献报道了静脉流出道梗阻在良性(无CVD)转化为恶性DAVFs(伴CVD)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理论上分析,静脉窦狭窄和血栓形成阻碍了静脉流出道,而DAVF本身增加了受影响窦中的总体血容量;这两种血液动力学改变不利于静脉血流,进而增加颅内压和颅内出血的风险。

横窦受累DAVF的现行治疗策略包括显微手术、血管内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SRS)或其联合治疗。血管内治疗一直是治疗伴有CVD的DAVFs的选择,而SRS是通常优选于不伴CVD的DAVF。已有研究提出了通过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结合动脉栓塞来改善或甚至治愈伴静脉出口阻塞的DAVF。研究者们想知道这种方法是否会降低DAVF伴CVD的比例,即恢复正常的皮质静脉引流,使其符合SRS标准,从而将潜伏期内出血的风险降至最低。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明以下内容:1)横窦-乙状窦在不同等级DAVF中的狭窄比例,2)使用定量DSA分析静脉窦狭窄对DAVF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静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后进行SRS的初步治疗结果。

本研究回顾分析纳入47例横窦-乙状窦DAVF病例。分为3组:CognardI型、IIa型及伴有逆行皮层静脉引流(CVD)型。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中的窦狭窄和双峰值(在颈内静脉同侧引流的时间密度曲线中出现2个峰值,第一个峰值表示动静脉瘘分流动脉血,第二个峰值表示从脑实质返回的静脉血流量。在DAVF病例中,单峰早期出现、双峰消失表明静脉引流停滞功能障碍,可引起静脉充血或静脉高压。)。“TTP”被定义为所选血管造影点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比较三组的Labbe静脉TTP,同侧正常横窦的TTP,跨瘘时间和跨狭窄时间(见图1、2、3)。

结果显示静脉窦狭窄在I型、IIa型、伴CVD型中的比例分别为36%、100%和84%。所有窦狭窄病例均表现为硬脑膜动静脉瘘发生双峰消失。伴CVD型的跨瘘时间(2.09秒)和跨狭窄时间(0.67秒)最长,其次是IIa型和I型。伴CVD型的Labbe静脉TTP明显短于其它类型。6例CVD型患者行静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4例降级为IIa型。由上可总计,静脉窦狭窄指示静脉引流功能障碍,并且更常见在高风险类型的DAVF。静脉成形可改善DAVF的皮层静脉引流,可为进一步行SRS治疗做准备。

▲专家点评(王朝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该研究利用定量DSA研究DAVF合并静脉窦狭窄情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了不同兴趣点的达峰时间。发现静脉窦狭窄更常见于高风险类型的DAVF,而静脉窦成形或者支架置入有利于降低DAVF风险类型,降低出血风险,增加治疗选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足的是,定量DSA的达峰时间若能配合客观的静脉压或者颅内压检查则更能说明压力的改变。另外,该研究并没有评估静脉窦成形之后再狭窄的情况,也没有评估静脉窦成形后进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长期治疗结果。未来应该更深入的探索DAVF合并静脉窦狭窄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机制。

点评专家简介:王朝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后留校工作。先后读取介入放射学硕士及神经外科博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Jefferson University Hospital参观学习。主持及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委员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省分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委员等职。

文章来源

W.-Y.Guo,et al. Quantifying the Cerebral Hemodynamics of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Complicated by Sinus Stenos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JNE Am J Neuroradiol. 2017; 38(1): 132-138.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