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门艺术,能将人和自然的草木链接,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的,日本的“茶道”,就体现了这种自然与精神的融合。 它重视内在,抱守形式,讲求静素,欣赏缺陷,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去追求“雅正含光”的那一重境界。 01 雅:形式之美,让人叹息日本的“茶道”,集诸般风雅之物于一身。 其中,雅的室,雅之器,成就了它,那让人叹息的形式之美。 室外,是主人精心设计的茶庭。 庭园里,只见树绿,不见花红,充满着静谧的自然气息。 一方盥洗池,用来漱口洗手,以求净化身心。 一条石板路,通向狭窄的躪(lin,入声)口。 这个长宽约70厘米的入口,让每一个人,都只能以“谦卑平等”的姿态,进入到茶室之中。 室内,一处立轴,一品花入,一方草垫,一款茶盒,每一个布置都透出主人的用心和审美品位。 茶器的择取,更是不能轻忽。 茶釜、茶碗、柄杓。 茶杓、茶筅(xian,去声)、茶罐。 建水、地炉,还有点心。 茶器的琳琅,体现了茶道的复杂,也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认真。 仔细地看一看,室内每一款茶道用品都显古朴,绝无花哨。 比如茶碗,似乎有些缺陷,并不均衡一致,有的还左右不对称,甚至釉色未足表面粗糙。 又如立轴,书法也好,绘画也好,多为水墨淡彩,有时还墨迹难辨。 有些老旧斑剥的茶盒,带了岁月的沧桑。 有些参差不齐的花入,一束干枝上,点缀廖廖一、半朵花,恍若枯槁。 仿佛在告诉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总是不完美的。 但置身茶室,却能让自己的心,暂时寻到一个可以平静的地方。 其实这正是日本的“茶道”在审美中的精髓之处:欣赏缺陷之美,表达枯槁之美,让到来的人细细地感悟生命的深度,还有经历了岁月所沉淀下来的力量。 在这样优雅的地方,人自然也会跟着优雅起来,有了仪式感。 02 正:仪式之美,让人自省仪式感,能让人端正态度,进而去守规矩。 其中,制茶之道,品茶之道,成就了它,那让人自省的仪式之美。 对于主人家来说,制茶之道是这样的:
对于客人家来说,品茶之道是这样的:
这里没有酒舍饭寮的厮闹,不由自主的,大家就端正态度成了君子,连聊天,也只说风雅,比如谈谈诗词歌赋什么的,不涉政也不谈钱那些俗事。 有幸体验过一次日本的茶会。 整个过程给人以一种“简素”和“脱俗”的美感。 从茶室的建筑,到室内的布置,一切都以“自然、纯朴、寂静”为底色:在这样一种简单的素美当中,又潜藏着枯淡的清寂,令人见之忘俗。 入座之后,恍惚间已脱离了俗世中的那些尘念,没了喧嚣,只觉心安。茶前茶后的交流,入耳的,也只是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不由自省:什么时候自己也变成了俗人一个?疲倦地行走在人世间,很累,也忘了自己本来的模样。 那么,能有这样一个地方,来求得一刻的平静,也不错。 03 含:内在之美,让人观己为什么日本的“茶道”会能让人感到平静?这其实和它所蕴含的“禅念”有关。 其中,禅学的内涵,感情的联结,成就了它,那让人观己的内在之美。 日本的茶道,兴于千利休。 这个和尚认为:
“和”意味和谐。在整个茶会过程中,无论主与客,还是客与客之间,形式和动作都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之美。 “敬”源自禅宗。即“万物皆有佛心”,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和尊敬。 “清”的理念,意味着参与茶会不仅要有身体的净化,也要有心灵的净化。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口感,更是对灵魂的洗涤。 “寂”的理念,有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它更重视对心灵的修炼。在整个茶会进行过程中,主客的心情保持平静,也是对茶会仪式重视的表现。 按照禅宗的理念,日本的茶道为我们展现了“幽玄”和“静寂”的东方含蓄之美。 幽深茶室中,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无言的会意,是不是有种“拈花微笑”的惬意? ![]() 室内的水声滚沸,手中的竹刷轻动,静中淡品动的美,内观自己真的心,这才是茶道文化的真味所在吧? 如今的茶会,在日本,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亲情和友情的一种紧密联结。 抱着“一期一会”的态度,他们珍惜着每一次茶会里的遇见:也许这就是一生中的你我,在这个人世间,最后一次共处的机会。 如此美好的事物,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04 光:传承之美,让人见世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其中,对茶的精神世界的看重,成就了它,如今世人所见的传承之美。 12世纪,茶文化由荣西禅师传入日本。中国的茶艺,在日本文化中得到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最后衍生出茶道。 二者的区别,也许就在于中国注重品茶,在乎的是茶的味道和香气;而日本则看重的是茶的精神世界。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茶道也走了不少时代的弯路。 16世纪,茶道形成攀比之风,权贵之间参加茶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自己高贵势力,茶具也成为他们争奇斗艳的工具。 那时的公子哥们有事没事就斗茶,斗谁家的茶具精美,哪家的最贵,可以说此时的茶风与刚传入日本之时已截然不同。 这个时候茶道祖师千利休看不下去了。 ![]() 千利休侍奉丰臣秀吉10年,堪称当时天下第一茶匠。他对这种迂腐的茶风,严厉反对并提出批评。 于是,他不仅在茶道精神上作文章,确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思想,对于茶道仪式和茶室的改进,也处处融合了自己的茶道精神理念。 通过他改造后的茶室,入口高度不超过70厘米,意味着要想进入茶室,必须弯腰低头钻过去。 ![]() 茶室狭小入口,充分体现出千利休所坚持的茶道平等与谦卑精神,也就是说,无论是天皇贵胄还是平民百姓,都得弯腰,才能入室。 这无疑是对权贵的挑战,但却顺应民心。他的茶道理念从此口口相传,红遍了日本,传承到今天。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如今浸透着“自然”和“融合”之美的日本茶道文化。 所谓“自然”,便是不做作,不刻意,彼此间自然流露出来的平常心态,自然的草木景致,野花点缀,自然烧制的粗陶茶碗,都是美的。 所谓“融合”,便是将这一片天地里的情、景、境、物,我,人都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在自然与精神的融合里,寻求心灵的净化和自我的升华。 ![]() 日本的“茶道”,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蕴含了八重美,有机会,我们不妨去亲身体会一下。 “雅正含光”是《陈情令》里蓝湛蓝忘机这个人物的评价之语。在不完美的现实生活中,去追求“雅正含光”的那一重境界,喜欢“茶道”的人,你能做到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