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就是圣人,有其独物的智慧,做事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遇事能够顺其自然,随遇而,这是最明智的人生哲理。可有的人为人处事却是为了自己得到,为了名与利是挖空心思,绞尽脑子,而不惜弄虚作假,为的就是一已私利 ,如此之人功利性太强,最终是适得其反。 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人生存的基础,后者是人生的升华,做人如果一味地追求有用之物,还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人只要心态好了,想开了,放下了,坦然了,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人生精彩。一个人一心只想得到,不想失去,反而还得不到,这也叫无为才有为的道理。 商品经济社会,人们为赚钱成天都在忙碌着,这是人的物质需求,理所当然。但有的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想的是一个”赚“字,一个”得“字,从没有想到要失去。人的物质欲望太强了,心情就会浮躁,眼睛紧盯着一个得字,遇事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愿意付出和失去,最终还会损人利已,无论干什么事都是为自己打算,打的全是个人的小算盘,不顾及别人的利益。如此,就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失去良心,失去道德,做人没有德,哪能得到呢? 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2000多年前说的话,虽说拿到现在不能全管用,但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人生境界,有了做人的格局,就会有自身存在的价值。现实社会就是如此,越是赚钱和发财心情太迫切的人,越是掉进”钱眼“的人越是难发财,做人不能太功利化,不能太势利了,更不能太低俗,太自私,太自我,如此会适得其反。 就像运动员比赛一样,心里总是想拿到冠军,心理压力太大,人就紧张了,这样是比不出好成绩的,只有放松心态,做到轻松上阵,才能发挥自如。可见,运动员在场上比出好成绩需要放下包袱,要有一个好心态。赚钱也是如此,要放下得失,有失才会有得。 有句话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做人就是这样,一心只想得到,不想失去,这样就难以得到。如果想得到,就要摆正心态,做到有失才有得,只有坚持努力,辛勤付出,有了这样的好心态,好行为就会有福报。古人的智慧就是做人要糊涂些为好,人糊涂了才会有好心态,才会不怕吃亏,不怕失去,也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如果做人太精明了,就会事事算得一清二楚,如此,就不利于与人和谐相处。做人处事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做人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所谓的聪明人就是只做加法,而不做减法,这样的人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