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昵称65829145 2019-12-09
壹 哈哈哈,又有素材可以写了。 从六月毕业到现在九月,三个月过去了,又成为了自由身。我不擅长写别人的故事,所以大多数只能写自己。内心所想的或没有说出来的,通通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点自恋,但不文艺,让人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就行。 月底,和我预想的一样,老板辞掉了我,哈哈哈,正好。 这是我第二份工作,第一份维持了一天,但没有维持到24小时,深夜两点给老板发了辞职信。第二份如果按入职时间7月23号九点整开始算的话,第二份工作一共维持了39天1小时7分钟,这次不是我辞老板,而老板辞掉了我,还没有挺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就要说拜拜了,但我对公司或者开除我的老板没有任何怨言。 这个公司,不好也不坏,这个岗位,一般一般,在这个公司面试时的岗位是后期制作,工作的业务偏向后期剪辑。在公司待了十多天,几乎没有什么事要做的(工作内容和我想象的差距有点大),所以毅然决然换了个部门,跑到了三维部,起码三维也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块。就这样,做到了前一天,老板把我叫去办公室,接下来也就有了这篇文章。 是的,关于我想要说的开篇就完了,大概就是经历了这么个状况,我想要说的,不是那家公司与我之间的琐碎之事,那没啥可说的,而是关于“工作”这回事。 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们为什么要每日始终如一的在上班下班?年轻时为什么一定要跑到大城市?这样的问题有解么,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达到个体生存下去... 难道是:说得大一点,是这个时代趋势我们这样做么,是历史必然要发生的事件么。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有必要要经历过这一切才能有所成长么,选择来到这里过着忙碌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 初衷?当你过了五年十年还待在原先的地方,你是否记得当时为什么选择来到这里,现在是否变了个模样,是否成长了还是伤痕累累... 贰 好了,是时候开始进入正题了。 我们这一生,无论做何种职业,都可归为“混一口饭吃”。国外有一则数据很有意思,说的是人将死时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其中,团队采访了许多即将离开人世的老人,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一人说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或者说没有到所希望的阶段,而他们最大的遗憾往往是没有好好陪伴爱你的人。工作,在人类的这一生组成中占据着大半部分的时间,当老了,觉得工作也不那么重要了。这可能有点悲观的意味,生而为人,不工作怎么生存,社会怎么发展,难道回到原始社会,原始人为了填饱肚子才出去打猎,不思进取? 答案当然是不,我身边没有这种人,但不算庆幸。刚毕业的学子刚开始工作时候有多人会认真思考其中的意义何在。我没有大数据做佐证,只凭自身的经历和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得出:多数人目前的想法在于先养活自己,即使现在做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是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等到时机成熟之后,便再做转行之类的打算...我相信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正在实践的人也不在少数,我算是其中之一(还在摸索)。从毕业到现在,晃晃荡荡了三个月,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现实,大概稍已有体会,最深刻的感悟在于梦想理想什么的很不现实!梦想只不过是深藏在自己脑海中一丁点记忆而已,而现实就像是没饭吃了肚子会感觉空空的,哈哈,何止肚子,没饭吃了就得上街乞讨,乞讨时没有收获就得饿死,你的所有细胞都在指望着获得蛋白质,淀粉,脂肪,氧气,维生素,纤维素,糖分,水,无机盐等,而不是你的梦想。这样就很明显得出了结论:梦想不能当饭吃!这句话是一部微电影中饭店老板对兼职的北大学子所说的一句台词,虽然电影里不免会虚构情节,但这样的情节在是不是时不时在我们身边演绎着,而且越放越大,最后你不得不低头,卑躬屈膝! 网上总是时不时看到某公司员工的疯狂举动的视频出现,他们为老板下跪磕头,为老板尬舞,挥臂跺脚怒喊口号,或是被无情的扇脸,说是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斗志,简而言之就是打鸡血,以便增加业务量。这些事件可以概括为两字:傻逼!傻逼的公司,傻逼的文化,傻逼的老板,以及为生活低头哈腰的员工。有的人至今依然认为那是工作的一部分,觉得实属正常,认为就像是乞丐会去翻垃圾桶举动一样的正常不过。被生活逼到悬崖的人这点下跪算什么,就把它当做是给自己老母亲大寿时下跪一样咯...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道德精神底线。 叁 许知远在一席的节目(《喧嚣与失语》)上阐述,中国社会一方面看起来其实是有一个高度的秩序的,是一个非常混乱且单一的标准构成,是由权利,金钱,大众,标准,它们构造了一套秩序,即使声称最反叛的人,也往往是希望成为这套秩序的一个合谋者,所以这套秩序非常稳定,生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它使我们每个个人的生活,其实本质上是非常无个性的,尽管有些个性的姿态呈现出来...许知远想要表达的是社会高度秩序化带来的内心混乱,使人缺少了能依靠的生活意义,而不只有金钱,或者权利等等。同时要尊重个性发展,尊重边缘声音,这样才能更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没有个性的人最终会变成为说明书式的人,很机械化地生存着。这让我想起前我们这么拼命的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有什么用,是为了逃离落后的家乡,或者为了赚得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日子,还是盲目跟风,别人在做的我也要做~有时自己也会困扰着,内心里的模糊不清的答案告诉自己,学的更多,接触的更多,不是为了逃离原本的地方,而是更好的认识原本的地方,回过头来问问自己,我能为此做什么! 节目最后还阐述了一概念,构建内心空间的重要性。说的是中国社会内心生活的极度匮乏,我们所认可的标准式大众文化逐渐替代个人感受,个人文化,认为社会中存在某种标准是正确的存在,就像是员工们认可的癫狂式的企业文化,如果存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拥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也不会入这样的坑,也不会踏过精神标准这条底线! 我不是哆嗦人们不要工作,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这点极其重要。 但说到思考这回事,未免觉得年轻的人懂什么,涉世未深的人是写不出个之所以然来,仅凭自己的直觉或者读的那两本书,就来大谈其人生意义,是会被耻笑的。我既然敢写了,还怕众人笑话!中国一百多年来,无数人是在被别人嘲笑中度过,笑完之后又能怎样。不要被笑怕,在嘲笑中学会保持沉默,遵从自己的声音,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年轻时,大胆一些,放弃那些无用的大众看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为时不晚。 肆 在大学时期,独自行走成为了我最享受的生活,不喜欢圈子,也不喜欢扎堆,很多人说这样可不行,你性格太孤僻,以后出社会不好与他人交际。我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趟孤独的旅程,独自生也独自死,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孤独,所谓孤独不是装出来的,而是骨子里本身存在的,就像是为什么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内向,这是陪伴自己一生的性格属性。就在我刚刚被老板炒鱿鱼的当天晚上,我家人过来安慰了我,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也要找找自己的原因所在,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尽力去改正。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我对老板辞掉我并没啥感觉,我心里并没多想,什么怀疑,什么多虑,什么否定...通通没有,没必要为一家公司坏了我一天的心情,我只是以一种“关我毛线”的态度去应对这样的事,但脑海里不时有着些许“草他妈的敢开除我”类似的脏话呈现着,毕竟开除了我...家人很官方式的安慰着我,最后撂了一句“多看社交礼仪心理之类的书”...嗯...貌似有些误解,认为是由于平常不大爱说话以为这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或者有社交困难症。哈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心理有问题,社交困难症,我对那类的书籍从来不感兴趣,即使心理有问题,也不是一本两本书能解决的事。平常不爱说话,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感兴趣,比如关于谁和谁的事,或者谈论哪个菜馆子的饭菜好吃,我有过多次想要去认真倾听的想法,但还是没法融入进去,而这些通是平常谈论的焦点,所以就变成了不爱说话的“怀疑是有心理问题”的孩纸。家人的初衷是好的,我也没有否定他们,我只是觉得这样子也OK呀,老板开除我,那我有义务说一句“草他妈的”吧,人连这点所谓“本能反应”都没有的话,那岂不是心理才有问题...并不是一味地赶紧找自己的问题,赶紧修补自己的问题,每个人本来就是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千万别为他人或者某种形态而去逼迫改变自己,那样会显得有点机械化人生了。 我不喜欢圈子,即使是同行圈子,也不喜欢往里堆砌。一个人时,特别自由,那就是真的合群了,不喜欢合群没必要逼迫自己去合群,当然工作需要融入团队是有必要的,但,别放弃自己光彩的个性哈!(哈哈,太他妈鸡汤了) 被老板炒鱿鱼后回来写写文章,感谢老板把我开了,让我多了一份自由灵感(美滋滋)。无论处在什么状下,我也要做想要做的事。人的一辈子就是这样不断的兜兜转转,什么是真金白银,什么是白开水,要走什么样路子,要做什么样的人,时间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至于为什么要上班,我想,是为了以后更加自由,做自己想要做的罢了。 伍 第二个问题,为啥要来大城市?首先我要声明的是,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家的亲戚一半在广州大都城,一半在老家农村,生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一种是上班族,一种是背朝天,一种穿梭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堡中,一种处在于土地之上汗流浃背地辛苦劳作着,两种的身份差异,让我亦城亦乡。说到谁的方式更好,客观地看待,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可比性,因为这两种状态并不是同一种社会形态,而且这其中包含极其复杂多变的因素。所以我不想说得复杂或变得宽泛,只是把其中一些可说的拿出来聊聊。 在广州的亲戚,算不上很富裕,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当我还处与于中学时代时,他们便已从老家搬到广州,这一去就不复返,现在已经安家立业在那里。当时我住在镇上,儿时全家便已从农村搬到镇上,但家里实则算得上贫困,几乎每个学期我都要去当地居委会盖贫困证明的章,以便拿去学校证明你真的很穷。那时就很羡慕生活在广州的亲戚,羡慕他们的高薪,羡慕他们吃住很好,一直向往着过那样的生活。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加上大学,我瞎几把地混到了一纸本科文凭,然后瞎几把地来到了广州,找了一份工作,做了一阵子,体会了一把“广州生活”,然后...有种说不出的压抑感缠绕着身心。 我父亲的兄弟姐妹他们,很多人至今还是农民。白天和土地有着体肤之情,晚上收拾农具然后安然入睡。他们没有固定的薪水,靠着老天爷的心情吃饭,即使有时遇到坏天气,也要下地,踏着泥水,坚持了大半辈子。有时候我更喜欢住在乡村里,可能是性格具有与世无争的一面吧。 如今住在城市的亲戚,不愿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像是被困在了城市深渊。而住在落后农村的另一半亲戚,他们也许走不出那里,他们不具备生活在城市的条件,同样是被困在了所在的地方,只不过是换成了农村。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当你生活久了,慢慢地也就离不开那。有太多的束缚,也有太多的情感包含在里边。不管如何,去了城市的人也别厌倦当时生你养你的那个“落后”的地方,待在农村的人也别羡慕城里的人,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天天穿着大棉袄在大街游荡,那只不过是电视给我们的假象罢了。有时,城市人真的很人模狗样... 对于住在哪里,不要太纠结,去一个能过得舒服的地方,那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关于辞职之后有什么打算,我只想说,退一步有一步的欢喜。接下来我还是会选择做自己想做的,没必要浪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上。 后记: 究竟什么才是正能量?能量真的有正负这一说法么,恐怕在我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宣传所谓的单一化的“正能量”,类似到处贴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强逼你一定要正能量,不得不说,这充满了被摒弃的“计划经济”色彩,正能量可以计划的么,这又和强权政治有什么差别。 多少人希望自己生在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多希望能有一手好牌,然后顺理成章走上人生巅峰...可是人生如果早已计划好的,那还有什么意思!贫穷没有限制谁的想象力,富有也没有给予谁想象力,只不过是我们早已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框住,从小的教育就很死板的认为就应该那样,不应该那样,绝对的对错,造成思想上极其封闭,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好奇心。我们成天在看新闻,每天都在发生这样那样的事,到头来只不过是每个人都在自我束缚,表里不一。 貌似我们都只关心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得失,自己的利益,从没认真去了解他人的感受,他人的痛苦和悲伤。有的人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但,每个人都焦躁不安,物质和精神之间极度不平衡,高度倾斜,这种所谓负能量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将集中爆发,迎来一次重大的变革! 我觉得,不要变得麻木,也不要狭隘自己的空间,只会上班下班,只会赚钱,适当的把眼界放得大些,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即使天底下都在嘲笑着你,也别放弃,做一个有个性的人,有思想的人。 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