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粟裕大将是侗族人,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粟裕将军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侗族人,直到将军去世,也一直认为自己是汉族人。但是,在将军去世的4年后,会同县的粟氏族人被认定为侗族,因此在经得将军家人的同意下,将军的民族从汉族改成侗族。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南方一带的很多少数民族,除了一些特定的方面,其他的很多方面都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壮族主要聚集在广西一带,而广西这一代在先秦时期属于百越地区的一部分,是古越族中西瓯和骆越两支聚集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壮族人的祖先主要是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浙江、福建,以及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中北部。数量众多的百越人,按照当时的群体划分,我国广西地区主要分布的是西欧人和骆越人这两个群体。正是由于他们的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壮族人也在他们的庇佑下成功孕育而出,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西欧人产生了壮族。尽管骆越人也算是壮族的祖先,但他们更准确的应该是越南京族人的先祖。 壮族人分三种:首先,被壮族的汉族人,这个是一个历史问题,是当年划民族成分时,有些地方是整个村啊什么的按区域的被划成了壮族,有些人的族谱上都记得清清楚楚来源的,然后就变成壮族了。其次,通婚的汉壮后代,因为国家优惠政策而改汉为壮,因为可随父可随母,然后为了考试加分,把民族成分按奶奶、外婆的改过来,但只是除了一个民族成分,其他的还是一样,所以自然还是汉姓。再次,比较纯的壮族人。 再看看更多的壮族比较有特色的姓氏吧:寸、牙、蓝、庞、莫、农、覃、岑、侬、冼、韦。看到这些姓氏,你就可以问问是不是壮人了。壮人性格大多比较直爽,相当好相处,跟汉人没有任何隔阂。 在古代的壮寨,有名有姓也代表着先进上层,向先进学习、向上级学习,那是必须的。有的就是以部落名为姓,如农姓,实际就是属于强大的“侬”部落。也有的随意取姓,因此有父子不同姓的现象,至今还在偏远山村存在。古时壮人对传承并没有那么的注重,有的地方仅是要求同姓不通婚,因此,在壮族地区,倒插门姑爷当上门女婿这个习俗相当普遍,有的地方上门后改姓,也有的人来就行,姓氏不改,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都像蒙古族、彝族那样,有什么极其特殊的姓氏,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和汉族差不多是一样的,比如壮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