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一种高度入静的状态中一夜顿悟,找到了自己的本性良知,深知“良知之外更无知,心之理外更无物”,自此突破了世俗烙印下的自我经验世界,通天彻地,一片光明。 一个人在开悟的时候,虽然外在客观环境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是内在的高等知觉性被开发显露了出来,将身心瞬息推进另外一种神秘体验之中,与“天理”的流行同频率运作。 这是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美妙感受,如醍醐灌顶般舒畅无比,正如王阳明的高徒王龙溪所说:“恍惚神悟,不离伦物感应,而是是非非,天则自见”。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这不过是在故弄玄虚罢了,即便一个人真开悟了,还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在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里蹉跎光阴,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 看看,扭曲后的人心一旦习惯了站在城墙外面看里面的风景,自然会喋喋不休地说里面的葡萄都是酸的,不是别人故意高挂明镜,营造精神上的海市蜃楼,而是你的层次还没有到位,够不着那个点。 儒家的开悟状态,和佛道的明心见性是有区别的,儒释道三家本身也不存在哪一门的境界高,哪一门的境界浅陋,世人都喜欢贬低一家,而抬高另一家,以此来显耀自己所修的东西是世间至高无上的心法,通过“能言善辩”来证明自己所走的路子才是正道,而其它法门都是歪门邪道。 人人心底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凭你怎么努力也挪移不开。 所以,如果你是真正的修行者,要懂得如何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三十六计,远离为上上策,当然了,假若你的境界已经达到可破冰石,自然会有化解污蔑之道为你而启,一切流言将不攻自破。 不离伦物感应,这六个字说的是在借事练心的时候,不离弃人性的伦理之情,不离间物性的整体状态,与宇宙融合为一,如此,即可感应得到超越意识认知范畴的东西。 至于如何修炼才能达到此等心境,就必先了悟“格物”之旨,才可入门道。 作者:尘谷行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