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在看小说时,常常看到这样的字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时对这句话并不明白其中含义。加上我读的,更多的是那些美好人生的故事,对未来充满了热情。 在婚前,我曾这样幻想自己的婚姻模式:相敬如宾,互助互爱,同舟共济,白首到老。 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我那一腔柔情和浪漫的幻想,全在结婚前夕被无情地放在祭坛上了。我的婚姻里没有了爱情,只有需要:社会环境需要,人类本性需要。 社会环境中没有这层婚姻关系,你就不可能生活得安宁、顺心。比如工作调动,住房申请等等,都是结了婚的人的专利。在我们这个社会,只有小家,才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完整细胞。单身汉都不在考虑之列。 而人性的需要就更加明了了:除了人类自身生命延续之外,还有来自小家和家庭长辈的要求。儿孙后代,儿孙后代,有儿就有孙。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里,根深蒂固地长着这样一根巨草:不孝有三,无后最大。不过这个“后”,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不包括女孩子的。 到了我们这一代,时代是进步了,国家天天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何况政策只准生一胎,是男是女都是宝。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不是有许多人冒着风险生多胎的吗?不是有人结婚又离婚,离婚再结婚的吗?这样的折腾,不就是为了家族中有一个“后”吗?用一个儿子,来传承香火! 生了女儿,我对我的人生就有了初步判断。在风雨中长大并接受了艰难考验的我,察言观色还是可以的。但是,我心无畏。 无论怎样的结果我都可以接受,可以面对。就像海燕总是要迎接暴风雨一样,我对自己的人生,也要准备迎接一场大风暴,让自己来一次人生的大历练。 曾听人言:遍历人生是幸福。那就让我好好品尝这幸福人生吧! 也许是因为婚姻中没有了爱情,对于我来说,只是为了作为母亲的义务忍耐婚姻而已。在社会上,在周围环境中,这样婚姻关系比比皆是,我也不必自怨自艾。 我的忍耐做得还比较好,生活中小小的不快和委屈,权当没有看见。只要我内心得以清净,多劳累一些不要紧,经济上养着全家也行。什么汉不汉的,女子也能顶天立地。我的腰杆再累也不弯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