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招,让你只需要重点阅读250页,仅仅相当于原书1/4。 股票投资人要想快速阅读《证券分析》,掌握价值投资的精髓,我告诉你一招 ,可以帮你把 这本书一下子从厚变薄 。 这本书的书名是《证券分析》,讲的内容也是证券分析,主要是讲三大类证券:固定收益证 券(主要的是债券和优先股),非固定收益证券(股票),混合型证券(主要是附带认股权证的优先股和可转债等)。 在格雷厄姆那个时代,债券和优先股比股票更加重要,更加受重视,所以固定收益投资占本书一大半内容。可是现在买这本书的人,十有八九是股票投资人,最感兴趣的就是股票投资,所以只需要读和股票相关的内容就够了,这样就可以省略其余与股票并不直接相关的一大半内容。 我算了一下,和股票投资直接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证券分析综览及方法(77~130页,共54页)。 第四部分:股票投资理论与股息因素(436~489页,共54页)。 第五部分:损益表分析与影响普通股估值的收益因素(501~665页,共166页)。 第六部分:资产负债表分析与资产价值的内涵(675~735页,共61页)。 第七部分:证券分析的其他方面:价格与价值的差异(779~834页,共56页)。 算一下页数之和,54 54 166 61 56,一共391页,加上格雷厄姆两版的前言和巴菲特的序言共3页,再加第2版引言《投资策略的难题》中普通股投资的难题7页,只有400页。这本接近1000页的书,你只需要读与股市投资直接相关的400页。从1000页到400页,股票投资人的阅读任务一下子少了六成。 可能有的读者说,你没有算新加入的名人导读部分。那是因为我们要先读原著,再读导读。这些导读其实是读后感,你只有自己读完之后,才能领悟这些名人的读后感。 能不能再少一些,再薄一些?可以! 这本书与股票投资直接相关的400页内容中,有一小部分知识和案例当年出版时是最新的案例,但现在过80多年,时代不同了,已经过时了,完全可以不看。 第3章,信息来源。现在是网络时代,完全不同,故可不读。可省略11页。 第5章,证券分类。因为我们第一步只看股票投资相关内容,故可以暂时不读,可省略7页 。 第30章,股票股息 。因为股票股息,其实就是我们中国股市中的送红股,其实根本不是收入,对于股票估值没有意义,对于长期价值投资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可以暂且不读。可省略12页。 第五部分:损益表分析与影响普通股估值的收益因素。当时财务报表披露很严格,后来美国出台证券法,强制信息披露,非常严格,而且现在的会计报表编制和审计比1940年那个时代严格多了。所以第32章到第36章,可以暂且不读。可省略94页。 第六部分:资产负债表分析与资产价值的内涵。第42和43章,流动资产价值,清算价值,格雷厄姆赖以成名也靠这一招赚了大钱。可惜,这一招在大萧条时代才能找到较多清算比股票市值更高的上市公司股票。现在在美国极少有,在中国更是找不到,所以没有实用价值。初次阅读,不看也罢。可暂省略27页。 以上章节,暂且不读,可以省略151页。这样与股票投资直接相关的400页内容,只需要阅读250页即可,这在现在的书籍中,低于平均页数水平。按照一般人对于投资书籍的阅读速度,找个晚上用上三四个小时,一两天就能大致读完。 可是本来1000页的书,我只读250页,只相当于1/4,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这对得起辛辛苦苦写作的作者吗? 没关系。 第一,你只是暂时省略与股票投资无关的内容,以及对于现代股票投资来说 没什么用的内容,优先学习对于现代股票投资人最重要最有用的章节,这些省略的章节,以后再细读也无妨。 第二,即使这部分以后也不读,也没有关系。大家想想看,我们参加宴会,桌子上有好几十种菜,但我们只会选择吃自己喜欢的菜和需要的菜就行了,并不需要一次所有的菜都吃完,你的肚子容量有限。同样,股票投资人并不用一次把近千页的《证券分析》全部读完,先读完这250页与现代股票投资直接相关又最有用的章节内容就够了。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读书速度,你用两个小时左右足以读完。从此你就是一个读过《证券分析》的股票投资人了。这就相当于研究中国古文的人,读了《古文观止》。我都大学毕业20多 年了,最近才读了《古文观止》,原来也翻看过,看着注释和翻译也读不下去,就扔到一边了。后来看了王鼎均先生写的《古文观止演义》,他重点讲了其中精华的24篇,只占原书2 20篇文章的1 / 1 0左右,他讲的很通俗,又好玩 ,让我读起来容易读,愿意读下去。读 着读着,有了兴趣,又去读了更多一些文章。读了才知道,其实《古文观止》也是原来的教科书,有些文章确实过时了,但其中大部分文章非常经典,至今也不过时,甚至比现代大部分文章写得更好。其实有些文章选入中学和大学的课本,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范本。同样的 道理,80多年前出版的投资教科书,有些投资案例,有些投资技术,今天肯定过时了。但这本书的基本投资思想并没有过时,甚至历久弥新。 你可能还是不放心,1000页的经典名著,人称“投资圣经”,只读1/4,真的行吗? 尽管放心,这可是得到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作者的官方许可的。在第2版前言中,两位作者在末尾特别说:本书第2版继续保持与第1版相同的基本框架安排,尽管有些用这本书作为教材的读者建议修改。因为我们相信,读者完全可以自行调整本书的章节阅读顺序,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这没什么难的,比如那些股票投资人就可以一开始先阅读股票分析理论与实践那部分。 格雷厄姆和多德两位作者都这么说了,你尽可以放心只读与现代股票投资直接相关又最有用的这250页。这就是我说的一招把证券分析变薄到只有1/4。 可是,现在虽然只需阅读这本书与现代股票投资直接相关的250页,但是这些内容分散在18个章节里面,很难搞清楚其中的脉络,不知道作者主要是在讲什么,到底 应该怎么读呢? 确实如此,我读完一遍,甚至后来读到两三遍,也没有读明白,这本书主要讲什么,主要结构分几大块,哪些是必须要看的重点内容。 不过,第6版出来之后,我仔细读了两遍,认真思考整理了核心内容,才基本上看明白了证券分析这本书讲的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十大重点。 其实有的导游,一开始也不太懂,讲的多了,回答游客提问的问题多了,慢慢越讲越懂了。 我本人也是如此。就像我当年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经常去给成人教育学校讲课,主要目的是为了挣点讲课费,增加一些伙食费。所以有些课程,比如财务会计课,其实自己虽然学过,但并不是很懂。没有想到,讲的多了,自己竟然把自己给讲懂了。我并不是说,我从此精通财务会计,成为业内著名的专家学者,而是说我真正搞懂了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用过去师傅带徒弟的话说,出师了,有意思的是,我不知道我教会了几个 学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教会自己了。其实后来当了爸爸,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因为要教别人,自己才真正学会的。 这次写这个《证券分析》十问十答,让我对这本书理解更深一层。不相信?你写个两万字的读后感试试。 作者:刘建位 作者介绍:现任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硕士,上海社科院经济学博士。 20多年证券从业经历。最近10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和传播巴菲特投资之道,先后出版《巴菲特选股十招》、《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等8本书籍。2007年在央视二套《理财教室》栏目主讲《学习巴菲特》十集系列节目,2009年5月协同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到美国专访巴菲特,2010年9月29日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对话巴菲特。 翻译书籍有:《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周期》、《钱:七步创造终身成就》、《战胜华尔街》。2019年2月翻译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新书《周期》,5月8日参加聪明投资者主办“问道·周期”活动对话霍华德·马克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