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大导演来说,伯格曼是神一样的存在: 1960年2月9日,库布里克被伯格曼电影表现的情绪与氛围、表演的微妙、人物的真实完满深深打动,以粉丝的身份致信伯格曼,盛赞伯格曼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人”: 探访伯格曼或电影人的麦加法罗岛故居,不啻于朝圣之旅: 伯格曼的《婚姻生活》(1973)平淡如水,却又步步惊心:前卫、大胆、含蓄、炽热,凡人小事竟具有哲学的高度和深邃。 两对夫妻其乐融融的小型聚会: 也许是太过痛苦,也许是酒后真言:“斯特林堡曾经说过,还有什么能比一对互相憎恨的夫妻更可怕?” 瞬间狂风暴雨: 一对夫妻唇枪舌剑,一对夫妻暗流汹涌,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彼此的厌恶和无望的温柔,琳琅满目,叹为观止:伟大的编剧,伟大的导演,伟大的演员! 反复看了几遍,一次又一次地献上自己的膝盖,咋就拍得这么自然这么好呢? 一场家庭震荡引发另一场家庭风暴…… 我是你的妻子、迷妹、粉丝,但不是你的奴隶,我首先是一个独立、大写的人,然后才是女人: 长期婚姻令人难以忍受的恶心、乏味,以及相濡以沫的刻骨铭心,在伯格曼的镜头里,比社会学家的论文还要精准: 关于婚姻的一切:人性的自私、卑劣,与人性的纯朴、善良,纠缠不清,浑然一体。 《婚姻生活》受斯特林堡《狂人辩词》的影响很大,作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伯格曼不仅对婚姻的可悲和女性的弱点有深刻的洞察,对情感的可贵和女性的伟大也不吝赞美。 有生之年,我不相信人类拍婚姻题材有谁能够超越伯格曼—— 颁奖季大热门《婚姻故事》(2019)致敬《婚姻生活》,充满遗憾和荣光。 两部影片均以访谈开始,《婚姻生活》女主对婚姻很满意: 《婚姻故事》夫妻完美互夸: 为什么爱妮可? 你呢,妮可,你为什么爱查理? 查理、妮可才华横溢、通情达理,热爱工作、孩子、家庭,怎会为了离婚对薄公堂?就因为分居两地发展各自的事业? 为配偶、孩子牺牲自己,做一个贤妻良母,这样的老生常谈令人作呕。 妮可这样优秀的演员,如果浪费自己的天赋,结果可能既失去事业,也丢掉爱情。 查理这样的男人,如果需要的只是一个保姆,完全可以雇佣,又何必非妮可不可? 双方事业心都很重,婚姻的基础就是互相欣赏、互相激励、互相成就。 查理的剧团蒸蒸日上,即将于百老汇首演,但妮可的存在感在迅速下降。 忘了百老汇吧,我要到洛杉矶开辟新的天地,不飞到最高我会后悔: 查理不可能放弃倾注了满腔心血、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剧团,但他不仅嘲笑妮可接的戏很烂,还要求妮可把高额片酬转投剧团。 《婚姻生活》老公有外遇,《婚姻故事》查理出轨自己剧团的舞台监督,律师破口大骂:妈的烂人! 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剧团资金本就紧张的查理不惜花光数十万美元请律师,妮可的母亲抵押房产支付律师费,双方的律师唇枪舌剑: 他曾经给她一块糖,她给过他两块糖! 没有他就没有她的今天! 呵呵,她为他牺牲了十年! 曾经为了爱情心甘情愿的付出,现在成了各自斤斤计较的砝码! 为证明对方的不靠谱,生活隐私和只有家人才知道的生活细节及疏漏全被抖搂: 查理偷人! 切,黑进别人的电脑发现偷人,按照加州法律是重罪! 妮可喝酒,带孩子的时候醉得下楼梯都困难! 查理不负责任,他接儿子的时候,保证会有专业人士安装汽车的儿童座椅,事实上根本就没有! 一些观众和前任看到这个段落,抱在一起嚎啕大哭,仿佛看到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往…… 多么荒谬和残酷,为了爱情的结晶,曾经的爱侣不得不千方百计互相伤害。 不能这样,不该这样,查理、妮可一致同意坐下来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好生谈谈,尽量让儿子不受影响。 谈着谈着就山崩地裂: 太恶毒了,不,这不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我难道疯了吗,怎么会这样诅咒孩子的母亲? 查理跪倒在地,濒临崩溃:“对不起。” 评估员分别观察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情形,其报告直接影响法官对抚养权的判决。 查理很紧张,向评估员演示小魔术时不小心割伤了手臂: 怕孩子担心,假装疲倦卧倒在地遮挡伤势,当爸爸,当一个正在离婚的爸爸,从导演变成演员,我太难了: 这个细节十分出彩,亚当·德赖弗演技了得。 相比《婚姻生活》这样的神作,《婚姻故事》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冲突主线的设置太过刻意,对于查理这样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编导和剧团领袖来说,理解、鼓励妻子追求自己的事业才合乎情理啊。 不过,影片的一些细节精雕细刻,催人泪下,提示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值得推荐。 《弗兰西丝·哈》(2012)之后,诺亚·鲍姆巴赫再次显示了细节处理的雄厚实力,假以时日,当有更好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