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寒冬雀趣

 新用户35156098 2019-12-09

本文参加了【冬情】有奖征文活动

北方的冬天,寒冷、枯燥而漫长。一切生物都本能地瑟缩起来,进入休眠状态。就是被人们普遍赞誉为四季长青的松柏、也灰绿的暗淡,孤寂而消沉。

然而,不知人们是否注意到,在我们周围,空前活跃起一支鸟类大家族——麻雀。它们不惧风雪严寒,成群结队地飞腾着、呜叫着,自由自在地穿梭来往于楼群间、街树上,忽而又飞到一排排的电线上,班班点点错落有致,如同五线谱中欢快的音符,跳荡着优美的旋律。这些勇敢的小精灵,把灰暗单调的北国之冬,点缀得生动、和谐而亮丽起来,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生物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链条。但在特殊年代里,小小的麻雀竟被定为“七害”之一,属于被歼灭铲除之列。

当时,我正住在乡下姥姥家里,是个刚刚背上书包的小学生。那年里学校规定,每人必须交五条老鼠尾巴和十条麻雀腿。

我捉不住老鼠,急的前窜后跳,大姥姥见了,就说她给我去想办法,这一下,我可就吃了定心丸。

我那大姥姥,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人称天下知。她的独生儿子早在抗战时就跟着八路军跑了,解放后进城当了官。现在,她和我姥姥妯娌俩孀居在一个大院里,家里空着好几间闲屋子。那时,县里盟里什么的常派工作队下乡,大都住在我们院里。在村中,我大姥姥干净利索的出名,做饭烧菜的手艺也是第一流的,因此,她那屋就成了专门接待上边来人的小公共食堂。大姥姥在我心目中,和村民们一样,好象是手眼能通天,几条小小的耗子尾巴她还找不来吗?

可是,还有十条麻雀腿呢,交不上也是不行的。每天放学后,我便房前屋后的转悠,但怎么也找不见麻雀的踪影。此时我才意识到,这种小鸟儿,已经远离我们的家园很久了。

在我的印象中,麻雀可不象坏人。我最早关于鸟儿的印象,就是来源于麻雀。它们那活泼灵巧的身影,一直在我童年的生活中翻飞跳跃。每当清晨,它们就站在窗前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唱着迎晨曲,催我起床,迎接新的太阳。一听到鸟儿叫,我便精神起来,那种不可抗拒的生命的快乐与欢腾,会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想往,仿佛一伸开双臂,自己也会飞翔起来。

麻雀本是一种最喜欢与人类相处的野生小鸟儿,我们北方人叫它“家雀儿”,或干脆就叫“老家子”,可见与它们的友爱和亲近程度。农民们对于麻雀,好象也不是多么讨厌。他们都知道,麻雀以捕食害虫为主,也就能保护树木,保护庄稼。即使啄吃几粒粮食,也不会产生什么敌意,顶多也就是扎两个小草人,立于田间地头,吓唬吓唬它们而已。人们与麻雀比邻而居,相安无事为好,何况麻雀于人类还是利大于弊的,那时的人们,虽然还不懂什么叫环保意识,但天人合一风水轮回,这点儿最简单的道理,还是无师自通的。尽管人们都不大愿意去消灭麻雀,但当时是全民总动员,老少齐上阵,家家有任务,人人有指标。

本来,麻雀并不缺见,满世界好象都是它们的乐园。在简陋的屋檐下筑巢繁衍。在金色的田野中翻飞跳动,冬季大雪天,农家院子里就会留下它们一片片竹叶似的小脚印。要想捉住它们,一点儿也不难。有时人们闲的无聊或借口小孩子嘴馋了,也会去捕捉麻雀,最常用的方法是,找来一个大竹筛子,用小木棍支起来,再系上一根长绳子,往里面撒一把谷子,便跑回屋去偷偷观看动静。那时麻雀对于人类好象一点儿戒心也没有,见到地上的谷粒,它们便一窝蜂似地飞过来,狼吞虎咽地啄食。这下子可就上当了, 我们一拉绳子,竹筛子就落下来,将麻雀们扣在里面,多则十来只,少则也有五六只。

等我从供销社提着二分钱的酱油,兴冲冲地跑回家来时,用黄土泥包着的烧雀肉,已经滋滋冒油了。那时我好象并没有什么爱心,吃着香喷喷的麻雀肉,倒是觉得满开心。

那年月,好象也没有谁把麻雀当回事儿,吃就吃了,飞就飞了,怎么着也不见少。

在一天早饭后,大姥姥交给我一个小纸包,说是耗子尾巴。我非常高兴,拿到学校就交给了老师。

谁知老师一打开,闹的我简直是无地自容了!纸包里,老鼠尾巴倒是真有一条,可其余四条,全是又细又长的大罗卜根儿。我差点儿没气死,撒谎可不是好学生,当时我可是带着三条杠的大队长呢?我常常绘声绘色地给小朋友们讲“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不要撒谎,我怎么能够欺骗老师呢?

回到家里,我又哭又闹,不依不饶,立逼着姥姥她们要耗子尾巴和麻雀腿。这一下,就连一向精明过人的大姥姥,也是理屈词穷了。

好在那会儿,正有几个县里工作队干部,坐在大姥姥屋里吃午饭,他们答应说,一定帮我去捉,这回保证是真的。

就在当天晚上,简直和做梦一样,我一下子得到了二十多只麻雀!

我兴奋不已!得意的不行,满足的不行!富有的不行,傲气的不行,那感觉就简直就象是在战场上,抓获了二十多个俘虏凯旋而归的战斗英雄。征服者胜利的喜悦,远远大于了同情心。

这些小麻雀,全都装在一个小柳条篮子里,它们吱吱乱叫扑扑乱飞,不停地扇动翅膀,翘小尾巴,挣扎、抗议,想要冲出樊笼。但在它们的小脚丫上,全都拴着一条细绳。怎么折腾,也逃不出我的手心。

看着麻雀们那毛茸茸的小脑袋,亮晶晶的小眼睛,我喜欢的不得了,便找了一个空雪花膏瓶子,盛上一点儿小米,倒了一点儿清水,放在篮子里让它们享用。可看了好半天,并没有哪一只麻雀肯为这一点儿米而折腰!

我怕小鸟儿们饿坏了,便将小米端到它们嘴边,可它们仍旧不吃也不喝。此时,我突然想起了曾在园子里观看鸟妈妈喂养小鸟的情形,每当那只不辞辛劳的母鸟叼着小虫子什么的飞回巢穴时,小雏鸟们便争先恐后地伸长脖子,张开尖尖的小嘴巴,争着抢着要食吃。那嗷嗷待哺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我急的不知怎么办才好,恨不得扒开它们的小嘴给倒进去。大人们见了就告诉我说,你这么折腾一点用也没有,这小东西气性太大,别看是叫“老家子”,但家里养不活,只要让人抓住,它就得气死,除非你放了它。

我当然不会放掉它们了,我得交任务。可第二天,小篮子里的麻雀果然就死了好几只。但无论如何,我也不忍心把它们的爪子剪下来,虽然舍不得,也只能忍痛割爱,最后,我还是把鸟儿篮子提到了学校,不管死的活的一齐交给了老师。

现在想来,这麻雀还真是一种最有灵性,最有骨气的小鸟儿。它们曾一度痛失家园,被无情驱赶,被农药毒杀,被鸟枪射猎,被摆上餐桌,历尽磨难,遭受了灭顶之灾。但它们还是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始终没有绝迹。为了自身的生存,它们不畏强暴,搏风击雨,敢于冒险,自强不息。一旦失去自由,便以死来抗争。小小的麻雀,虽然没有美丽的羽毛,没有动听的歌喉,但却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忍顽强的生命活力,表现出乐观向上,勇敢坚强,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现在,麻雀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它们已是惊若翩鸿了,稍有一点儿异常响动,便腾的一下飞出去老远,也许还是心有佘悸吧?人类再也不会去伤害它们了,可麻雀们什么时候才能理解呢?我们也不要太心急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尚且不易,何况人与鸟儿呢?还是慢慢来吧。

人与自然,旧话重提,但这仍是一个挺热门的新话题,也许,这还将是人类生态平衡环境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