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前几周来到北京,在一场媒体见面会上,有人问他:重回世界首富什么感觉? 他回答说:“显然我捐钱捐得还不够快。我已经捐了500多亿美元了,但是股市和我的投资收益都不错。时间长了以后,我会从财富榜单上往下掉,因为这些钱会在未来的30或40年里被花掉。我希望其他人也能踊跃捐赠,跟我竞争谁的名次下降得更快。” 上个月底,一部关于比尔盖茨的纪录片问世,毫无悬念,豆瓣9.1分,你光看个片头都已经觉得很过瘾了。 B站有视频,分为三集,全长约160分钟。
如果想知道比尔盖茨是如何培养的,可以买比尔盖茨的父亲写的育儿回忆录来看看,或许会有所启发~ 【第一集】 独白说,第一次见到比尔,他正在看书,看的是: (我们很少人会关心自己所在的地区财政预算及开支情况,也不会去了解国家的经济,甚至很少人去读懂上班的公司所在行业的动态和深度分析) 看起来,首富就是首富,不一样。我们之间似乎隔了好几个巴菲特。但是如果把阅读(精神)和日常分开,接下来的对话,就像在采访一个普通人。 记:你喜欢什么食物? 比尔:汉堡。 记:你喜欢什么动物? 比尔:狗狗。 记:你吃早餐吗? 比尔:不吃。(这点好像不太一样嚒?!) …… 记:你最害怕什么? 比尔: 所以,还是真相了。 接下去,介绍了08年从微软退休后,比尔一直致力于和夫人创立的慈善基金会。 很多人都会觉得富人办慈善,就是为了避税。从而让慈善本身有了一些轻蔑。或许吧,但我一直有个疑惑做参考,类似于盖茨、巴菲特等人的财富状况,需要考虑避税吗?需要吗?他们显然都更加了解现金流和资产的意义,而大部分普通人只盲目于“假”资产而已。 另外一个衍生的问题是:有没有再深一层想过,税和慈善的区别? 税交给了政府去运用开支,但效率低和腐败永远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自己做慈善,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效率无疑会提升不少。 所以,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如果期望有主动性意识的富人去一起改善其他人的生活质量,应当鼓励慈善的行为。 继续片子。 盖茨对着镜头来了一句灵魂拷问:在有限的资源,你必须思考和决定,你应该关心什么? 他的答案是: 很多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节点,在这个节点上,TA可能决定向善,也可能决定向恶。乐观的人想要改变世界,悲观的人决定沉沦一生。这都与TA的过去、环境、所看的书、度过时间的方式有关系。 独白说,这篇报道改变了盖茨基金会的方向。 看到这段我想起上个月拜访了一家苏南的制造业企业老板,我问TA,对这两年严厉的环保政策怎么看?TA说,有很大影响,但是没办法,因为之前国内太多的企业,直接把污水管插入到地下水那一层,太多太多了,这个是要断子绝孙的啊!(原话) 所以结论是TA支持环保。 纪录片继续,来到非洲。(水源问题) 一个非洲兄弟一直在寻找解决非洲卫生工程的方案,直到有一天,收到了一封邮件,比尔要见他,见完之后,非洲兄弟说: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碰到一个人,我们不是讨论这个问题是否能被解决,而是这个问题为什么没被解决。 创新,对一个人、一个国家、整个世界有多重要啊! 然后就是关于盖茨学习的方式——阅读。 (视频里他翻书的速度确实很快啊) 可见,专注力其实是伴随着人却常被忽视的“财富”。 对于非洲卫生工程的创新方案,盖茨用了各种方式去征询,办竞赛、咨询大学、邀请企业……过程中有人想到了“排泄物”与“食物”的自循环(我的天啊)。总共花了7年,2亿美金去研发新的马桶。(嗯,有些镜头带点味道,观看此片请勿放在用餐时间) (盖茨喝了一口水,来自于无外部能源驱动,将排泄物转化为净水的机器) 第一集的最后:这部机器在非洲已投入使用,净化了城市1/3的水源。 【第二集】 盖茨的夫人——梅琳达是他得力的partner。 记:你想进入你丈夫的大脑看看吗? 她还说了一段有意思的往事,当初面临微软和结婚的选择,盖茨需要做个决定: 当然,盖茨最后选择了平衡(而不是只专注于工作)。 90年代开始,还在微软的盖茨就会给自己留一个“思考周”。 其实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当生活或工作进入停滞的时候,有人会想到放假和放空。但是停滞并不会自己又run起来,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一张纸和一支笔。 去思考停滞的背后原因和下一步计划。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打破执念。 第二集里,盖茨和梅琳达再次向难题出发: 这时需要盖茨的朋友们登场了。 少年的时候,好朋友肯特让他了解了商业世界,比如长大后做个CEO怎么样?(盖茨好像那时跟着看了不少成功学的小故事啊,所以对于不同的人,成功学用处大不一样) 中学的时候,保罗的计算机编程吸引了盖茨,那时他们给一家公司做工资单结算的程序获得成功,后来又给学校做学校合并后的排课程序成功,渐渐获得社会关注。(很多人说到盖茨会提及他大学的辍学,从纪录片里才知道,他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价值”能力,辍学不等于会成功,他只是做了一个对于他价值效用最大化的事情而已。) 还有就是——沃伦巴菲特。 片子讲了盖茨和巴菲特认识是因为他母亲强烈要求。 结果第一次见面,巴菲特问了盖茨很多问题: IBM为什么打不赢微软? 微软的经济学是怎样的? 在软件行业里,如何发现聪明的人才? 如何给我们的产品定价? 盖茨面对镜头说: (NND,这个我以前做项目授信调研的时候,都会问的问题啊!!!) 巴菲特说: 镜头问巴菲特为什么要这么做? 实际上,我们国内的媒体过度渲染于巴菲特的午餐和他历年的投资收益,恨不得把他的每句话都裱起来。但却很少看到这群人对社会做的很多事情。 比如,巴菲特专门对孩子做了一部财商启蒙教育的动画片(7岁以上,每集4分钟): (这部动画片里,巴菲特、盖茨、查理芒格都配了音) 扯远了,说回来。与脊髓灰质炎的斗争,尽管人们告诉比尔要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但数据看到了效果: 2013年,他的努力还是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又开出一个6年计划,继续与这个病魔抗争。这次他要投入60亿美元。(看到这里,还会有人觉得他们做慈善是在避税吗?) 2018年,全球新增了33例脊髓灰质炎病情,盖茨仍未放弃。 镜头还告诉我们,盖茨同样是一个创业狂。 他会对同事说,如果我能用一天解决,你为什么要用一周?(看来创业期和他共事压力很大,但,这才是创业啊) (他和保罗,渐渐的在企业经营上面越走分歧越大,但最后回过头看,都是沟通的问题,合伙人创业难以逃脱的宿命) 在现金流不那么充裕时,他也会担心: 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在他身上基本都体现了。 大量的事先学习+思考,及下定决心后日以继夜的努力工作,一定会成功啊。 【第三集】 这集一开始diss了下马斯克,(不是盖茨)是被采访的另外一个人,说我们应该关注呆的这个星球,而不是像疯狂的马斯克一样想着要去火星。(单纯有意思) 这回盖茨要挑战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问题。 他投资了不同的小组,去做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材料(工具)研发,比如在大气中吸收几百年都不会散掉的二氧化碳,比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塑料制品,比如新能源电池,比如用3D打印替代“浪费的低端制造”。 他有这种紧迫性,因为一个小组的构建到最终落地,至少要50年,而: 所以,他要寻找那些更难、更快的可能性。 从这个(整体)角度上,去思考现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失衡(衰退)及MYZ,真觉得是在无意义的内耗。 我们要考虑的事情本该更直接,更长远一些。 比如教育。 片子里盖茨找到了一个14岁就成为天才的人,完成的第一个研究竟然是:恐龙尾巴的摆动速度。 这在别的社会教育体系中,真的挺难想象。 然后盖茨又要开始改造核能,因为核能不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小心会产生核泄露),而煤: 但民意似乎并不能接受。 和别的阻力一样,这也没有让他放弃。对行波反应堆的实验,将会使得国家得到更多有用的电力资源。 有些创新用于制造武器,有些创新用于挽救生命,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价值观和道德提升更是重要的事情。 这里被剪了一段,关于中美在能源上面的合作。 人类的内耗嚒。但揭示阻力来自于美国政府。 盖茨说他还是太天真。 要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在计算能力上面进行升级: 说到超级计算机了,实际上在第一集里面,助理在介绍近期盖茨看的书里面,就有很多区块链方面的,让这么一个聪明且专注的人产生兴趣和欲望,是人类的幸事。 (而不是只看到政策补助) 纪录片的最后,镜头问盖茨,马桶还是太贵、脊髓病尚未消灭、能源合作被叫停,有时会感到气馁吗? 他说: Work harder. 片子到此结束。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世界首富的思考方式,在这一阵被国内首富们各种八卦老赖轰击的同时,尤其需要这种比较正常的价值观作为解药。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种思考方式或许显得有点极致,现状似乎也不允许我们做出改变,但试试看呢? 盖茨一年要读至少50本书,听起来是一个不可想象能完成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