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高丹520 2019-12-09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道,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2.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4.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5.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老师演唱歌曲,并思考: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新疆)

2.介绍新疆及文化

师:说说你们了解的新疆?

学生回答。

师: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居住13个少数民族包括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等,其中维吾尔族的舞蹈最为出名,被称为“歌舞之乡”。那么老师带领大家今天的新疆音乐之旅。

3.跟随教师表演。

4.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

二、学唱《青春舞曲》

1.发声练习

2.范唱用“la”音模唱。

3.随教师唱谱。

4.朗诵歌词,理解歌词寓意:珍惜生命、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教师总结:告诉我们有东西可以周而复始,比如说太阳写去明天依旧还会爬上来,但我们的青春就像小鸟一样飞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5.填词跟唱并处理歌曲。

6.曲式结构

师:仔细观看简谱,一共有几个乐句?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师:按照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几部分?

学生回答。

7.背唱歌词

8.分组演唱

教师播放伴奏,身体律动、跟随音乐演唱并打节奏。

9.对比

教师变速演唱歌曲。

三、了解王洛宾及其作品。

王洛宾(1913.12.28-1996.3.14),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人,出生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王洛宾在兰州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

四、欣赏视频

欣赏《青春舞曲》视频,鼓励学生和明星一起演唱。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