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

 元导 2019-12-09

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很少有真实记录公安工作的题材,一方面是“技术原因”,这样的拍摄行为不被允许;

而另一方面,代表着国家威严、强权、暴力的公安部门,从来不曾走入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2011连续两年春节前,导演周浩深入广州火车站广场派出所,用镜头真实的记录下出现在这里的芸芸众生相,这才就有了《差馆》和《差馆2》两部纪录片。

广州火车站广场

一个小小的派出所,便足以揽尽社会底层为生存拼命挣扎的各种人:讨薪的,哭穷的,耍赖的,讹诈的,捡破烂的,专等救助站救济的。

而片中的警察,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服务性,尽管“有困难找警察”已改为“有危险找警察”多年,但仍可以看出最初这句口号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

每一个看似荒诞又发人深思的故事,都曾在中国各地的派出所内发生过,真实而贴切。

虽然影片的本意,是以此作为窥探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个切入点,却也在不经意间还原了公安工作最真实的一面。

影片开始,几名打工者和他们的老板一起走进派出所,带头一位大姐开门见山:

我们是全国各地来的农民工,确实没有钱回家,拿他(老板)没办法了,实在没办法不得不求助你们。

老板也很无奈:业务拓展不开,上半年一直在亏损,公司现在很难。

典型的劳资纠纷,要怎么办?

民警的意思,是我们处理不了,马上联系劳动局,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但大姐并非不了解程序,他们已经咨询过,劳动局回复至少要三天处理,只是还有两天就过年了,他们又不可能一直守着老板,万一他跑了怎么办。

无路可退的时候,似乎只能想起“有困难找警察”,就像大姐所说:我们还能找谁,你至少要调取老板一些资料啊!

只是她这次要失望了,原来警察也不是万能的。

另一侧,一个打黑工的哥们被骗走了身份证,他抓住了招工者其中一员,这个人却并没有拿他的身份证,两人纠缠不清,谁也说服不了谁。

终于,这哥们率先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拌嘴,他找到警察:警察叔,能不能给我10块钱,我马上坐车去找他同伙!

这回,警察干脆的给钱了,相比于刚才的劳资纠纷,能自掏腰包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是事儿。

入夜了,一位老人来报称被偷了,而他被偷的物品,是捡来的一袋瓶子,放在地上被别的拾荒者拿走了。

无奈又心酸,但这就是底层社会最真实的众生相,常人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可能是他们眼里天大的事。

大部分的时候,派出所接报的事情都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只能当个裱糊匠,挨过时间,糊弄过去,等着这些人坐车离开,毕竟,来火车站的人终究是要离开的。

就连警察自己也坦承:我们也没有办法,98%、99%都是解决不了的。

有人统计过一组反常识数据:全国约有90%的人没喝过星巴克,50%以上的人没喝过农夫山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8.7%,而年收入6万,就已经超过全国80%以上的人。

可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似乎身边各个都是大学生,中产阶层遍地走,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中的新一代年轻人们,他们以为生活的全部就像微博上明星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其实这并不奇怪,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深山以及不为人知的贫困乡镇,在那里,荒诞陆离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只是从来都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只要在派出所待久了,你就会明白,原来中国还有那么多文盲,原来还有那么多人讲不清普通话。

这里如果能碰上一个高中学历的人,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感,这意味着他终于能表达清楚自己的问题,他可以不需参照就能写出“以上笔录我看过,与我所说相符”。

中国社会金字塔底层人数之多,多到你无法想象,而派出所,就是他们最常歇脚的驿站,比如下面出场的这位“神人”:

憨憨的笑容,几块从救助站拿来的方便面饼掰碎在碗里用开水一泡,连调料都没有,就满脸满足。

他不是没有钱,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却把钱全部寄回家里,一分不留。然后把自己“扔”到救助站和派出所蹭吃混票,而这,已经成了他每年回家的“独门秘籍”。

凌晨,一名少年哭着来到派出所求助,别人叫他偷包他不干,就遭了一顿打。在少年的指认下,外勤民警到垃圾站附近找到打人者其中一员带回所里审查。

夜深了,刚才哭闹的少年已经平静下来,坐在凳子上用一种奇怪的姿势睡着了,而民警仍在电脑前噼里啪啦的敲着笔录,又是一个不眠值班夜。

纵观整部影片,要钱坐车的、各种求助的、无赖撒泼的、还有永远赶不完的小贩,构成了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如果单把每一个镜头拿出来单独看,似乎印证了人们对警察的固有印象:无情、冷血、没有同情心。

有人会说:他不就是要钱坐个公交车嘛,2块钱还纠缠半天才给?

还有人说:人家卖个凳子卖个烤饼也是为了生活,这你们也要拘留?

但他们不明白,每天有多少人秉持着我弱我有理或“不都这样吗”的心态,摆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蛮不讲理姿态伸手要钱,而2010年的广州,民警一天到手收入也才不超过200元;

他们也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可怜兮兮在车站广场做小买卖的人已经被放了多少次,给过他多少机会,在这个日均人流量20万的严管场所,还能拿他怎么办?

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要轻易给基层警察打上“冷血”的标签,只有整部片看完的人,多少才会理解警察的“铁石心肠”,就像有人在影评中写到:

看了56分钟我就已经麻木了,更何况24小时面对这些鸡毛蒜皮事的基层民警。

一开始还觉得生活真的很艰难,后来发现更多的是爱跟法律打擦边球的老油条,一副油嘴滑舌的模样,看多了真的就铁石心肠了。

影片中,导演和保安小伙儿间有一段对话,颇耐人寻味。

导演:是不是干这工作干久了,同情心都少了很多?

保安:都习惯了,没有同情的。你们外来的人觉得可怜,习惯了就觉得没什么可怜的,他们自己不珍惜自己,有人还故意抱着小孩博取同情,有的人放走了等一下又抓回来了,还不如不放,到晚点再放出去。

在绝对数量面前,同情心才是最廉价的施舍,最脆弱的伪装,如果没有散尽家财救助他人的高尚,那就别以同情心来裹挟他人。

影片中,警察发牢骚的一幕被记录下来,这也是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有个警察说,他妈的,年年辛苦,到过年还这么辛苦,关键是他在可以安排的情况下就不给你安排。

另一个说,没人权,没警察权,不当人看。

现在警察是窝囊废,一年忙到头,过年照样值班回不了家。

在他们办公室的一块白板上,他们将自己的姓名牌拼出一个醒目的大字:

草。

在广场所这座并不醒目的“差馆”里,其实官差们和前来求助的人一样,也是围墙内最不起眼的劳动者,这部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谁也不比谁更高级。

就连导演周浩在拍第二部时也承认,一年过去,除了几名当差的没变,去年的老面孔都没再出现。

不知10年后的今天,差馆里坐着的,是否依然还是当初那几位“差人”,嘴上抱怨,然后转身打扫干净身后留下的一地鸡毛……

这才是中国警察最真实的缩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