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最有发言权,只说了三个字,使北魏书法沉寂了500年

 书法古今 2022-05-09 发布于陕西省

大凡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只要是专家说的,就一定会给一件事情定性,可以让这件事情向前发展,也可以让它停止,这也许就是专家的能力和影响力。

黄伯思对北朝书法的见解

北宋末期也有这样一位专家,他叫黄伯思,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对古文字学、书法很有见地,造诣也很高,著有《东观余论》等书法理论著作。黄伯思自幼聪慧过人,过目不忘,凡古籍看上一遍几乎就能背诵下来,十余岁时所作的诗文都很有文采,引人注目。

黄伯思对《六经》及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古文字特别擅长,并且对商、周、秦、汉时期的彝器能辩证是非,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古器鉴定专家。彝器,是一种盛酒的酒具,上面有一些款识,黄伯思就是通过这些款识来辨识彝器的真伪,可见他的古文字功夫还是相当了得的。

不仅如此,黄伯思还善于各体书法,篆、隶、楷、行、草都很精妙,并且达到了皆至妙绝的艺术境地。由于黄伯思的艺术水平,他在进入朝廷后,就担任了《淳化阁帖》的堪误工作。

黄伯思曾在他的《东观余论》中说了这么一句话:

后魏、北齐人书,洛阳故城多有遗刻,虽差远古,然终不脱毡裘气。文物从永嘉来,自北而南,故妙书皆在江左。

意思是说,北朝时期的书法大都是石刻,虽然久远,但多了"毡裘之气"。

所谓毡裘之气是说,书法作品中往往是古拙多,而雅致意韵少。毡裘本意是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毛制成的衣服,后来也指汉族以外的异族或是其首领,形容比较粗犷。

北朝南方书法的雅致精神

书法中的"毡裘气",是指书法中的韵致之意,这个说法是相对于当时魏晋时期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而言的。后人记录了王羲之对书意的关注,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这样记述到王羲之留下的只言片语:

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君学书有意,今相与草书一卷。

这就说明自王羲之开始,就已经在书法中寻找或是追求它的书意和韵致的意境。并且,两晋时期遗留下来的书法意韵,对后来的南北朝书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是,作为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是由少数民族所统治,大多数的文人雅士无心于书画,而南方则与此相反,出现了文化鼎盛的繁荣时期,这就是南北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朝书法的沉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另外,当时南朝已经在书法中追求除了古意外,还以媚趣、骨力、书意为出发,探索书法的"意味",从而使书法不断地向前推进。

北宋时期,黄伯思的这一说法,就给北朝的书法作出了一个定性,认为这样的书法是缺少雅致意韵,是不能传承的,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定性一直持续了500多年,无人去学,直到清朝中期,一些学者才开始关注北朝书法。

北朝北方书法现状

那么,北朝时期的书法究竟是怎么一个文化背景,它又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让后世对它"不屑一顾"呢?

历史往往和文化是一对亲姊妹,一个时期的历史是否辉煌,也决定着它的文化的繁荣程度,书法也是一样的道理。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被少数民族统治,文化低落,那时的文人士族大都是汉族,也是两晋的"遗民",文人缺乏胆识,无力与外族统治抗争,只能把怨气埋在心里,就连与友人的书信也"看完即焚",以防不测,谁还敢明目张胆地去标榜、宣扬汉族文化?因此,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是极其有限的。

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江式、颜之推、崔玄伯、崔浩、卢玄、卢渊等,他们都属于名门望族,并且上承祖训、祖教。江式就是一位书法世家,并著有《论书表》的书法理论著作,他这样介绍自己的书法艺术成就:

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埤仓》、《雅》、《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值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

尽管时局变化,但文人总有文人的思想,面对北朝书法日渐沉寂不振,这些文人仍然抱着振兴北朝书法的梦想,在实现自己的心愿。而颜之推是从南方南梁投靠到北齐的,自己长期生活在南方,见识了南方书法的繁荣,也看到了北齐书法的落后,他在面对北朝书法的衰落景象后,在《颜氏家训》中为自己的后世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也。"承晋、宋余俗,相与事之,帮无顿狼狈者。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然而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

他的意思是书法千人千面,但都是余事,告诫子孙不要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看待,只要留意一下即可。

江式认为自己是书法世家,有理由扛起大旗,为书法作出自己的所能,而颜之推好像已经很失望,并告诫了自己的子孙不要去学书法。由此可见,这一正一反的事例,足以证明北朝书法的萧条景象。

结语

当然,北朝书法出现衰落现象,并不是说书法就终会被历史所埋没,500多年以后,北宋初期的文学家欧阳修就在考古中略有提述,虽然没有引起大的波动,而北宋末期的黄伯思又给北朝书法泼了一盆冷水,继续让它冰冻尘封了500年,直到清朝中期,人们在书法碑意思想的影响下,不断挖掘前人的书法踪迹,特别是清人对刻石、摩崖作品的寻迹,从中实现碑帖融合艺术创新路径出现以后,北朝书法才被得以解冻,让后世再一次感受千年历史和千年文化所绽放出来的永恒光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