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想翻身变成“有钱人”,需要多长时间?心理学家称21天足够了

 说爱情感 2019-12-09

生活本就是残酷的,财富也大多数属于更多的富人,所以我们每天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摸爬滚打着。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词,用来形容当代的穷人,叫做“价格敏感型人群”,既委婉,又最真实。

穷人一直都很忙碌,但是又总会因为财富问题发愁,所以什么都需要,但是什么又不敢买,于是在生活的种种细节上,来大打折扣,他们也不想,但是又无奈。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芭芭拉艾瑞克,为了调查穷人的生活,她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进入底层,以一个穷人的身份进入工厂,租房子开始生活。

最后她发现,即便自己打三份工,依旧无法满足自己的支出,温饱满足了,但是却没有钱看病。

于是越来越多的穷人每天努力的在工厂里干活,但是仍旧无济于事。他们不敢有太大的花销,所以就哪也不去,一直忙于做工。

她最后在《我在等层的生活》一本书中写到:人越穷,行动越受限。”

我们受制于社会控制之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有条不紊的生活中着。只不过穷人要生活得更加艰难,甚至会被更多无形的力量多控制。

穷人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无论是基努里维斯还是马云,他们都完成了一种自我的蜕变。

穷人想要变成富人,需要的并非是我们经常以为的资本、机会、人脉,而应当是一种思维的转变。

穷人翻身变成“有钱人”,需要多长时间?心理学家称21天足够了。

因为,心理学家针对人的习惯形成特点,提出了21天效应。

他们认为人们把一个人形成一种新习惯或理念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也就是我们的想法,行为在21天被无限重复那么就会成为习惯。

穷人想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就要摆脱落后的思想,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一、告别自卑,从小事做起,尝试超越自我

穷人的内心大都有自卑感的存在,这是长期的人际交往中的碰壁造成的,同时还来源于与他人不一样的经济地位落差。

我们发现穷人内心更加畏惧挑战,他们更加选择于安逸,选择在一个固守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活。

这种自卑感,导致了很多穷人不敢正视自己,更不敢过高的审视自己。正是由于骨子里的自卑感,导致他们无法前进。

打破自卑感,需要的是我们一步步地去践行,从一件简单的小事做起,一点点地去超越自我。在经过反复的努力后,这种自卑感就会有意识地降低。

二、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融入新的圈子

在我们形成一个习惯之前,所有想做的事情都是刻意的,需要自我特别去注意的。

穷人不敢融入新的圈子,他们更没有勇气建立更高层次的社交关系。

所以我们发现,他们的人脉并不多,而且相对单一。

我们完全可以融入到不同的圈子里,走进社会大群体,参与到人际关系中,也许你没有物质上的资本,但是却可以依靠你的魅力去吸引别人。

从主动与别人交流开始,初次的1~7天是一个需要自我严格去克制的,而后随着时间的递进,我们的行为被反复加工记忆,就会变成无意识的,或者是不自主的。

三、选择张弛有度的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审视自我

任何习惯在21天后,就不会不自觉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离了它,反而我们会觉得难受。

对于穷人来说,要有一个“弹性”的思维,选择更加张弛有度的空间。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当年的局面,开始能够理智地面对自己的情形。

是否是因为自己的一个想法,导致了自己长期困守在一种并不舒适的环境下生存着。

人是需要进步的,富人也总是在花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力量赚着更多人的钱。

穷人则成为富人的卖力者,所以我们该去做的就是选择一个属于自己张弛有度的环境,给自己留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绝对不是被迫生活,以导致自己行为更加受限。

总之,思维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以需要我们前期靠着自我的毅力去践行,穷人之所以穷,穷的是思维。

所以我们就要在21天的时间里,养成一种新的思维,然后去打破这种旧的思维习惯,来一步步的提升,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价值。

参考资料:《我在底层的生活》、《社会应用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