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柱山风景区 2019-12-06 16:54:17 一抹斜阳,漫了天柱的山。拾眼而望,石头,在依稀的阑珊里悄然入怀。此刻,没有山,满眼满目只有那高高低低、尖尖圆圆,可爱又可亲的石头。心灵触摸的地方,是石头沁人的苍凉。任尔南北西东,我自岿然不动。这群石头,顺从自己的心,在天柱山上一呆便是亿万年。 都说天柱山是座男人山,造物主只使用单一种类的花岗石材,于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这百里方圆之中摆弄出各种层次之美。一座山就是一座花岗岩,完整,毫无分裂感。经历着漫长的地层挤压、隆起、断裂,这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石头,冥冥中也被造物者点化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灵性,勃发出一种强烈的自我创造欲望。这里安身立命的基点全在自己,从不以他人的认同与否作为定位自己坐标的参照系。在天柱山的群峰环抱之中,石头顺从了自己的心。这里没有“懒石”、“庸石”、“愚石”。一切都那么英气逼人,才华横溢,卓而不群,风流蕴藉。 静对四围奇峰怪石,你会深切地品味到,无论是巍然巨峰还是得意小石,它们在精神上全然都是平等的。尽管它们对花岗岩的占有量上天差地别,在高低大小上绝对有悬殊,但它们在精神上并无高低、贵贱、尊卑之分,在气度上绝对是平起平坐的。你看那海拔1485米上的飞来石,底面直径不足米半,却能屹立千仞,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那憨态可掬的八戒,又有谁见过它一副媚骨地回首朝拜身后的诸峰之王天柱峰?石与石那份坦然清纯、友善平和真叫人羡煞。 绵绵的雨,或温柔如雾,或激情如焰,在风的陪伴下,锲而不舍地打磨着石头的棱角。一千年一万年之后,透过一串歪歪斜斜的踉跄和颠簸,石头的岿然风采,呈现在一个个明媚的清晨。盘旋的鹰隼,在云朵酽酽的高度阅读群石的雄伟。悬崖千仞,怪涧万丈,翠绿的鸟鸣,让古老的攀岩有了几分沧桑,一壶米酒,伴着绵延的黄梅调在拐弯处笑脸相迎。
石头是天柱的骨骼,在很长一段清贫而苦难的岁月里,天柱人的思维象石头一样单纯,守着油灯聆听一山冷寂的幽静。而石头内心纳曾被火灼的绵软,在大气磅礴中不乏柔情绰态,最终从皖河的瀑布和漩涡里飘逸而出,让天柱以外惊愕的目光好奇而多情地留连在一段段传奇的意韵里。“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因为石头,刘兰芝用“揽裙赴清池”的绝艳诠释着如痴的儿女情长;“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因为石头,舒州台上王安石埋头苦读的身影,在月色朦胧的当空下坚定而执着;因为石头,大、小乔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顾盼神飞在胭脂井里影影绰绰。……石的坚硬,石的绵软,无不流淌在天柱那一百多条涓涓溪流中;无不氤氲在那皖河河畔的岸芷汀兰里。拂晓的薄纱,新野的笛音,伴随着石头的铮铮傲骨,给予人类的,何止震撼! 唉,谁能知道这些坚硬的石头,为什么会有一颗绵软的心?(聂玲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