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原本有六卿,为何最后是三家分晋?另外三家卿大夫呢?

 看来是建安费 2019-12-09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也即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时期,晋国原本是有六卿,也即晋国的大权被六家卿大夫所把持。但是,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有三家卿大夫被消灭了,所以形成了魏赵韩三家分晋的结局。那么,问题来了,这三家卿大夫是怎么被消灭的呢?https://www.

首先,晋国六卿,一开始指春秋时期晋国的三军将佐。公元前633年,晋文公重耳在晋国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把持了晋国大权。而且,相对于齐国、鲁国、燕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晋国的宗室力量相对弱小,这导致担任晋国三军将佐的卿大夫,得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乃至于架空了晋国君主。

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为奖励鞌之战立功将士,晋景公增设三军,扩为六军十二卿。晋平公八年(前550年),栾氏之乱,栾氏被灭族,十一家六卿世家此时仅剩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也即自晋平公在位时,晋国形成了六家卿大夫把持大权的局面。不过,在激烈的较量中,三家卿大夫相继出局。

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赵鞅(简子)率领晋国大军进攻卫国,获得了500户人家,一开始,赵简子将这500户人家放到了邯郸,后又欲迁晋阳(今山西太原),治理邯郸的赵午为搞好同卫国的关系,不愿意迁出。赵简子大怒,就把赵午杀掉了。赵午是中行寅(荀寅)的外甥,中行寅与范吉射有姻亲关系,在此背景下,晋国六卿中的中行氏、范氏联合起来去攻打赵简子所在的赵氏,赵简子战败,逃到晋阳,并受到包围。

晋定公为了平息这场内乱,派兵讨伐中行氏、范氏。中行氏、范氏被打败,逃到朝歌(今河南淇县)。经过这场战役中,晋国六卿中的中行氏、范氏被基本消灭,所以,晋国六卿自然变成了四卿了。

在晋国四卿的格局下,智氏所在的智襄子(智瑶、荀瑶)掌握了晋国大权,并且多次率领晋国大军南征北战。为了恢复晋国霸业,充实晋国国力,智襄子主动将智氏的一个万户城邑献给晋国君主,并且要求魏氏、赵氏、韩氏也献城。虽然韩氏和魏氏先后出城池,不过,赵氏所在的赵无恤,却不愿意将辛苦得来的城池献出来。于是,晋出公命智伯瑶率领魏氏、韩氏两家共同对赵氏发动战争。

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退守晋阳。三家围住晋阳长达两年,却仍然不能攻克。而这,就是影响到春秋战国历史走向的晋阳之战。在晋阳之战中,智氏水攻晋阳,原本可以获得胜利,但是,在关键时刻,魏氏和韩氏突然反水,联合赵氏攻击智氏。

最后,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对于晋阳之战,《左传事纬》明确指出:“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总的来说,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氏、韩氏、魏氏三家联手消灭执掌晋国大权的智氏,为最终实现“三家分晋”奠定基础。也即在晋国四卿中,原本最强大的智氏反而出局了,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智氏没有出局,而是消灭了魏赵韩三家,那么,晋国的结局可能就不是三家分晋,而是类似于“田氏代齐”了,也即智氏将取代晋国君主。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晋国分成了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并和秦国、燕国、楚国以及田氏代齐后的齐国并称为战国七雄。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