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筑先与警卫员的往事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2-10

6月6日,大名县城的一个小院落里围满了人,70岁高龄的吴书臣老人紧紧握着范筑先将军的长孙范晓宇先生的手热泪盈眶。两家人的会面还要从4月20日的《邯郸晚报》头版题为《范筑先:疆场殉国死何憾》的报道说起。据吴书臣老人讲,他的父亲曾是范筑先将军的警卫员,在1938年济南战役中,跳崖负伤,留下重度残疾未能再回战场,一直在家务农直到去世。老父亲从来没有忘记与范筑先将军之间的情义,时常讲起当年的往事,并以“为国尽忠,在家尽孝”的祖训教育儿女。时光蹉跎,已经7旬的吴书臣看到范筑先将军的这篇纪念文章时,三次黯然垂泪。他联系到本报记者请求帮助,希望能与范晓宇见面,述说埋藏在心中的往事。

得知老人的心愿,范晓宇答应了他的请求,和夫人一起亲自赶往大名看望老人。“我从小就听老父亲讲起范筑先将军,对于这位抗日英雄非常崇敬。”如今见到他的后人,有一肚子的话要讲。吴书臣把手放在胸前比划着说,父亲口中范将军的胡子有这么长,威风凛凛。说话间,范晓宇已经从手机上找出了一张留着长胡须的范筑先的照片递给吴书臣。吴书臣看了又看激动地表示,虽

然没亲眼见过范筑先将军,但是他在自己心目中就是这个样子。

吴书臣说,父亲叫吴希亮,生于1904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在大名县西宋庄村以卖馒头为生,并有一手好厨艺。父亲身体强壮,喜欢习武,为人豪爽,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其中就有共产党员胡超伦。据他父亲回忆,当时胡超伦是范筑先将军的一个参谋,在他的感召下,父亲为抗日救国放弃了生意,毅然参加了范筑先组建的民军队伍。由于父亲武艺超群,厨艺精湛,当上了范筑先的警卫员。范筑先的一餐一饭都是父亲亲手烹制,每每范筑先出门,父亲总会寸步不离地陪伴左右。朝夕相处,他与范筑先结下了深厚的情义,范筑先深明大义,抗战到底,守土为国的大义之举让他非常敬佩,父亲从心底愿意追随他一起保家卫国。

吴书臣说,父亲常常提起,范筑先十分平易近人,对于下属非常尊重,私下里和他父亲以兄弟相称。范筑先家教很严,子女们知义明礼,见了他父亲不叫叔叔不开口。可惜的是父亲只给范筑先将军做过半年多的警卫员。1938年8月济南战役中,父亲在范筑先将军建立的35个支队的第十支队

参加战斗。一次在大峰山的战斗中,父亲为掩护战友撤离,只身与日军作战,最终弹尽被日军包围。抱着坚决不当俘虏的信念,父亲毅然跳崖。多亏路过的村民发现,父亲才得救。当时范筑先将军看到重伤的父亲,马上安排送他到聊城部队医院进行治疗。可是父亲为了节约战地医疗开支,主动要求回大名老家找乡医救治。当时他回乡时,范筑先还亲口对他说,“等伤养好了就到聊城来找我。”并安排和父亲一起参加民军的父亲的堂弟护送重伤父亲回家。1938年冬天,父亲还在养伤时,就传来了噩耗,范筑先将军自戕殉国,曾经和父亲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

“我活了下来,可是范筑先大哥在哪?”吴书臣告诉记者,父亲每每说起当年的往事,都会捶着胸口痛哭。他说,如果没有负伤,我会保护着范筑先

大哥与他共生死。之后的岁月里,父亲由于身体残疾一直都在乡里务农。因为父亲没有文化,这段历史他只和家人讲起,很少再向其他人讲述。

范晓宇告诉记者,听到吴书臣老人的讲述,他很感动。这些年也有很多爷爷当年的老部下或者他们的后人找到他,每一次,大家共同讲述战争年代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情义,同时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灵的洗礼。这些往事很多鲜为人知,但却感人至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缅怀先烈,勿忘历史。感谢《邯郸晚报》的帮助,为两家人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他会常来看望吴书臣老人。范晓宇书写了“世家之谊,亲情永继”八个大字,希望后人能继续持续这份情谊,继承先烈的遗志,报效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