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抗战英雄范筑先:不做俘虏 自戕殉国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2-10

在馆陶县,有一座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庭院中心有一座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范筑先将军塑像。塑像下面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民族英雄范筑先”。此雕像落成于2005年8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时,由此范筑先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传颂。


范筑先1882年生于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彦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读书,13岁丧父辍学。


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家从军。范筑先虽然长期在旧军政界任职,但一直保持着正直廉明、爱国爱民的好品质,很受部下和群众的尊敬和信赖。他从沂水调任临沂县县长时,曾出现万众挥泪送别的动人场景。在日军入侵的紧要关头,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中共鲁西北地方组织的努力推动下,范筑先真诚地和共产党合作,走上了共同抗日的道路。

日寇入侵山东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为保存实力,向范筑先下达了南撤的命令,范筑先率领专署机关人员撤至黄河北岸的齐河县官庄渡口坐观形势,共产党员姚第鸿等人反复劝说他拒绝韩复榘的南撤命令。范筑先召开部属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决心返回聊城。他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愿随我回去的就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下,绝不勉强。”


1937年11月初,日军侵入鲁西北,临清、高唐等城镇相继失守,形势骤然危急。韩复榘复命范筑先迅速撤退到黄河以南。范筑先看到国民党军队纷纷南撤,依靠国民党抗战已不可能,经过反复考虑,他再次拒绝了韩复榘要其南撤的命令,并向全国通电。通电中说:“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以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惜。”

通电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很大震动,极大地鼓舞了鲁西北民众的抗日热情,先后建起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并委派张维翰等11名共产党员任县长,抗日武装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人左右。

1938年11月11日,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13日上午,范筑先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把各机关、学校全部转移到农村,枪支弹药运到城西南的张炉集,并动员群众出城,同时任命军法处处长刘佩之任城防司令,率游击营和第二支队的两个连负责城防,待日军进攻聊城时,范筑先在城外调集部队夹击敌人。

14日上午9时,日军的先头部队逼近聊城近郊。此时,范筑先布置完战斗任务,准备和已经撤出城外又返回城内催他出城的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撤退时,国民党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春突然赶来,与范筑先商谈起整编部队的问题来,一直到下午4点才离开。

这时日军的火力封锁了出路,范筑先已经无法出城指挥作战,遂留在城内和张郁光、姚第鸿以及少数部队守城等待外援。然而城东关布防的民军第一路已放弃阵地逃走,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也趁机以追赶民军第一路和调集部队为名,从北门带着游击营的一个连溜出城外,整座城池陷入日军包围中。

14日黄昏,日军攻占聊城东关,随后在猛烈炮火配合下,由三个方向爬城。范筑先、姚第鸿急率传令队赶到东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日军三次进攻。

15日拂晓,范筑先把司令部转移到光岳楼下,指挥部队四门防守。日军用大炮平射,将东门轰开后,蜂拥入城。范筑先由东城门上退至光岳楼下,继续组织部队同日军展开血战。在日军飞机扫射时,范筑先的腿骨被打断,在送往天主教堂医院的路上,范筑先自戕殉国。随后,守城部队出现混乱,130余人从西门突围失败,伤亡惨重,剩下的30余人退至西门瓮城里和日军展开肉搏战,最后全部战死。

下午5时左右,聊城完全被日军占领。 在这次聊城保卫战中,范筑先将军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及城防副司令郑佐衡警察局局长林金堂等700余人壮烈殉国。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爱好者,

如果你想更详细的了解这段历史,

小编这里正好有一部剧可以推荐给你

↓↓

《铁血将军》由侯勇、刘芳毓、解惠清、万思维、李丞峰、韦玮、姜寒、卢海华主演,将展现史诗般的战争场景,还原聊城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军的光辉历史。该剧忠实于范筑先将军率领聊城军民抗击日军的真实历史,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法,反映民族危难时刻的国共兄弟情、日军的疯狂蚕食、特务间谍的暗杀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跌宕起伏、誓死不离战场而英勇就义的聊城700壮士在光岳楼上铸就的血肉之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