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眼中,民国文人多情,浪漫的徐志摩如此,绘画大师张大千亦是如此。 徐志摩的多情,先有林徽因后有陆小曼,弃张幼仪于不顾;张大千的多情,一妻多妾,红颜遍布海内外。 然而,少有人知,多情浪子张大千也曾为爱出家。 一、情窦初开,订婚表姐 年少时的感情最难得,张大千与谢舜华便是如此。 谢舜华与张大千自小相识,性格极为相投。 在那个不知感情为何物的年纪,张大千想着,日后定要与谢舜华永不分离。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张大千10岁那年,谢家与张家见两个孩子有缘,也就为他们订下婚约。 古语有云,女大三,抱金砖。谢舜华虽与张大千同年,却刚好比他大上三个月,也是相当吉利的数字。 订婚后,张大千与谢舜华便有了更为正当的理由形影不离。 张大千喜欢画画,谢舜华便在一旁为他磨墨。 张大千需要模特,谢舜华便是他的最佳拍档。 当然,张大千总归是凡人,光靠自己摸索,绘画技术一直无法突破瓶颈。 1917年,张家二哥提出送张大千前往日本学习染织。 虽说织染不是绘画,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临走前,张大千眼泪婆娑地望着谢舜华,并称等我学成归来,便举行婚姻。 谁知道,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二、青梅已去,一娶再娶 两年后,张大千学成归来。当他乘船到达上海,正好遇上军阀混战。 原计划迅速回乡、与谢舜华成亲的张大千,不得不滞留在上海。 第二年,局势好转,张大千正准备打包行李回乡,结果家乡传来了噩耗——表姐谢舜华,已经去世。 得知消息,张大千没有再回乡。 在日本求学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支撑着他的都是谢舜华。当谢舜华去世,这个支柱轰然倒塌。 张大千看破红尘,在上海淞江禅定寺出了家,法号“大千”。此后余生,“大千”这个法号,成了他的名字,或许,他便是用这个方式,纪念自己最初的爱人。(张大千原名为张权,另说“张正权”) 出家的生活轻松惬意,每日只管诵经打坐,没有生活压力,也没有情感纠葛。 但张大千的心,并未因此平静下来。 于他而言,出家只是一种情感发泄的方式。 后来,张家二哥找到他,将他带回俗世。 当然,也有人说,张大千还俗,不是贪恋红尘,而是因张家男丁太少,他必须承担起继承香火的责任。 不过,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 往后的岁月里,张大千妻妾成群,到底还是流连红尘。 还俗后,张大千接受家中安排,迎娶曾正蓉为妻。 作为妻子,曾正蓉对内能料理家务,对外端庄贤淑,给张大千赚足了面子。美中不足的是,成亲两年,曾正蓉始终未能得个一子半女。 再后来,张大千便以繁衍后嗣为由,娶了四川妹子黄凝素为妾。 黄凝素性格泼辣,时常惹得张大千跳脚,但她确实是张家的大功臣,因为,单凭她一人,一共为张大千孕育了八个孩子。 也正是因此,黄凝素难免恃宠生娇。后来,在张大千不断迎娶其他小妾时,她一气之下,离婚远走。 三、数不尽红颜,处处留情 张大千的一生,夫人无数。除了妻子曾正蓉、妾室黄凝素,他还有三夫人杨婉君、四夫人徐雯波…… 至于他的红颜知己,更是遍布海内外。 即便是在胡子花白的年纪,张大千依旧喜欢18岁的花季少女,四夫人徐雯波便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娶妻娶妾,要宜室宜家,而红颜知己,便只需要随心而已。 山田喜美子是张大千在日本的红颜知己,也一直被安置在日本。 她有的是温柔贤惠,不争不闹。 池春红是张大千在韩国的红颜知己,她有的是年轻貌美,能够给他带来青春的活力。 而张大千最看重的红颜知己,是李秋君。 只有她,才能与他进行灵魂交流。 当然,李秋君出身大家,不可能给张大千做妾室。 而张大千也一直以“不舍”为名义,表示不愿委屈李秋君为妾。 后来,这两个相爱之人,终生以兄妹相称,从未越矩。 再后来,张大千担心李秋君孤单,还过继了两个女儿给她。而李秋君则终身未嫁。 有人说,张大千深情,因表姐谢舜华去世,而流连花丛;也有人说,谢舜华的早亡是件幸事,否则她如何面对张大千的妻妾成群? 但这些都不过是猜测,至少,在逝去的谢舜华心中,张大千永远是那个痴情的表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