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招解决90%的育儿难题

 长沙7喜 2019-12-10

作为 80 后,我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从没意识到亲子沟通会有问题,亲子关系基本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磨合,然后就这么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长大了。

如今成为了父母的我们,却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怎样才是最好的教育”的挑战。说多了,怕孩子伤心,动手又舍不得,不打不骂,又怕孩子被宠坏。教育孩子和亲子沟通变成了让人非常焦虑和棘手的事情。

如果有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在“玩”中成长,是不是很美好?简直就是大人和孩子的福音。

玩,其实是一种能力。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和资深的儿童医生劳伦斯·科恩博士称之为“游戏力”,他是《Playful Parenting》一书的作者。Playful Parenting,顾名思义,就是指会玩的父母,怎样才算会玩?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与孩子边玩边把要做的事做了,甚至能通过玩来让孩子掌握不同的技能。

虽然我们都学习了很多先进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然而到亲自上场时,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还是会束手无策。所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一种“好用”的育儿方法。

当我们具备“玩”的能力,下次再遇到这些,我们也许就能轻松应对:

孩子上幼儿园后,有段时间特别不愿意自己穿衣服,你俩都感到困扰。她觉得你凶她,不像以前那样耐心地帮她穿衣服了。而你却觉得,她明明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为什么还依赖大人呢?

娃三岁半,变得有点逆反,以前特别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按门铃、按电梯、做些小家务,现在通通“不要”“不好”。而且还学会了“命令式”的口吻说话,“我就要看!”“就要听!”……

儿子 9 岁了,还闹着要跟妈妈睡,问他怕什么,他说怕鬼怕怪物,每晚睡前都要闹腾一番……

▲ 《我们家的游戏清单》剧照。

游戏不仅是一种好的育儿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智慧。

大人和孩子都能从游戏里各取所需,让亲子互动更愉快,更亲密。甚至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长。

譬如带孩子逛街,当他赖在我们身上不肯自己走时,不管我们是好言相劝还是凶他凶得都快翻脸了,孩子依然哭哭闹闹只让抱。

但如果我们换种方式,邀请孩子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火车的游戏,看谁最先到站,小家伙瞬间就会嗨起来。他会争抢着要当火车头,我们就可以在一片祥和中,到达很多“站台”,愉快地逛完整条街。

可见,游戏,就是儿童的特殊语言,他们通过游戏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游戏与他人发生连接,通过游戏来探索世界,借助游戏来发展和满足自己。

如果能让游戏力随时随地发生,不仅能帮助我们进入孩子的世界,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甚至重新找回育儿的自信。

游戏是构建孩子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安全感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都敢于尝试;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输得起;所以他们在面对未知时,才能想尽一切办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且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陷于担忧与恐惧中。

这恰恰就是多变的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些不谋而合的育人目标:希望孩子自信乐观,敢想敢做,好奇求知,独立思考等。

安全感,是这一切的基础。

游戏,就是构建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感缺失,大多是我们自己没察觉的言语或行为造成的,比如打骂,冷暴力和欺骗等。我们下意识的吼叫,往往会对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

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我们对孩子无计可施。游戏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当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了,我们就能冷静下来,不再吼叫。

当我们因为孩子赖床咆哮时,

可以试试小飞机游戏……

当我们因为孩子不刷牙而暴怒时,

试试寻宝游戏……

当我们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吼叫时,

试试小怪兽游戏……

▲ 《我们家的游戏清单》剧照。

孩子就是在这些游戏中一边探索世界,一边培养适应世界的能力的。

在心理学领域,游戏除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亲密关系,还能帮助孩子修复创伤,建立自信,逐步养成良好的安全感。

掌握一门与孩子沟通的语言

尽管游戏力如此重要,但我们不可否认,游戏对于成人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日常所处的生活环境中,需要处理的琐事杂事不少,成人世界都强调工作效率和成果,大部分的我们都因此被训练出能如机器般标准化生产的技能,这在某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于游戏的兴趣和想象力,过于单调重复的生活也会让我们丧失游戏的能力。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所谓隔阂或沟通障碍,根源无非就是各自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各自要处理和面对的事件不一样,所以在应对方式和思维方式上,我们用的是两套完全无法相通的“语言体系”。游戏对于我们来说,相当于是需要重新学习的一门“语言”,一门可以与孩子顺畅沟通的语言。

其次,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自己的创伤事件。孩子的出生对于我们来说,相当于是我们第二次成长的机会,因为我们会随着孩子重新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年经历过的,意识层面被遗忘的,都有可能被孩子或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件激活。

我们过往经历中未解决或未完成事件一旦被激活,我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跟孩子的问题混为一谈,把自己的问题误以为是孩子的问题。这样的误会或预设,也会成为我们与孩子之间使用“游戏”这门“语言”的障碍。这个才是我们与孩子游戏的最大难点。

▲ 《我们家的游戏清单》剧照。

尽管很难,但只要我们尝试学习这样一门语言,以后的每个早晨也许就不必像打仗般紧张,每个晚上也能温馨地结束忙碌的一天,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完成每日重复的任务中感受到亲子的快乐。游戏,就是一门不需要任何工具,不需要任何条件,随时随地都能用起来的语言。

李一诺亲测有效的育儿方法

继《情绪魔法课》和《时间穿梭课》广受好评后,我们全新的游戏力课程《我们家的游戏清单》正式上线了,这次与你分享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亲测有效的育儿方法。

你无需掌握高深的学术理论,我们已将它转化成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帮助“想玩却不会玩,愿意玩没精力玩”的家长,构建孩子安全感,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培养孩子适应世界的能力。

我们会从每天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所必经的六大最让人头疼的生活场景逐个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 6 个不同的游戏,有效解决孩子的起床问题,吃饭问题,出门穿衣问题,洗澡问题,刷牙问题以及睡觉问题。除了这 6 个用于解决疑难杂症的游戏清单外,我们还会一起延展如何根据孩子的喜好来设计自家专属的游戏。

另外我们还准备了 6 节小动画,通过小土豆一家的演绎,来帮助孩子了解和表达自己,甚至能刺激孩子的想象力,除了参与游戏外,还能设计自己想玩的游戏。试想一下,当我们从早到晚都充斥着全家人的笑声与欢乐,亲子沟通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