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年代 那些事儿——不同寻常的1970年

 LOVE天使的外婆 2019-12-10

2019

12/10

06:53


李树林丨文

那个年代 那些事儿

不同寻常的1970年

好日子总是过的快,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谒山》诗中说 :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成”。是啊!再长的绳子也系不住太阳,更拴不住光阴。兴奋忙碌、红火热闹的1969年就这样匆匆的过去了。

1970年春节前,县委书记杨贵年三十下午又带着一班县委领导来到村里看望我们。县委领导关心我们的激动心情和劲头还没过去,大年初一上午,县委副书记王连甫陪着在林县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两位文化名人又来到我们知青大院。他们是响誉全国的河南豫剧《朝阳沟》编剧作家杨兰春和电影《鸡毛信》原著作家、著名记者华山两位名人大家。

时值大年初一,地处山野小村;同为羁旅乡间,萍水相逢的两位文化名人。当他们在这举国欢庆、阖家团圆之际,却来到这里看望我们,那种同是天涯异乡人、相聚山村亦缘份的心境不禁油然而生,这怎不让人心撼动容,感慨万千呢!他们仔细的看了我们知青大院、伙房、宿舍,又关切地问我们生活劳动情况。这嘘寒问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我们心生“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的心境与感知。这种感觉和经历,在人生的旅途中,那可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与际遇啊!

春节有贵客临门,怎能让他们走呢。当在伙房主厨的两位同学知道客人要和我们共进午餐之时,更是竭尽所能、倾其所有,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煎炸烹炒。在会议室的乒乓球台上摆出了十几样菜肴。中午,温暖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冒着缕缕热气,散着阵阵菜香的盘碗之上时,这种场景真得给大年初一增添了不少喜庆欢快的色彩和氛围。大家围坐在桌台四边,边吃边聊、谈笑风生,在热闹欢快的气氛中,吃了一顿异常丰盛的春节大餐。

肉、禽、蛋是我们自己喂养的猪和鸡;油、面、菜是村里自己种植和加工生产的。这样的食品在今天那当然是最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食物,但在当时我们却感到这些都是土的掉渣儿,摆不上席面的东西!著名作家华山是广西人,可能没有吃过“猪皮冻”这道最平常的北方凉菜,因此对这盘用猪皮做的下酒菜赞不绝口,连声称赞。听到客人的夸奖,两位主厨的同学面露喜色,好不得意。

斗转星移时境迁,冬去春来又一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被人过度关注后热情的减退,我们在西曲阳的日子又逐渐回归于正常平静之中。

果树挂果非一年半载之功,恐怕要三五年才行。眼下果树尚小,树下的土地不利用就是浪费资源。这时第二任林业队长国保,便指挥大家用葛针围了一块面积较大的梯田,在地里种上了香瓜,还在地头搭建了一座草庵子。香瓜挂果后,张俊法、李振魁两位同学,夜晚常在庵子里住宿守护。

我们分的菜地也在几块果树下的梯田中,队长安排了一位老农教我种菜。我们除了种产量高的西葫芦、茄子、白菜萝卜外,还种了以前村里少有人种的长豆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收不收,全看水肥够不够。这年春夏,我每天就是一张铁锹一副塑料桶担子,从红旗渠中担水,从我们自已的厕所里挑粪,给种的蔬菜追肥,这一年菜的收成还挺不错。

这一年夏天,在林县知青点里,突然兴起了男生都上穿大红背心,下着蓝裤子,脑袋都剃成秃瓢光葫芦的风气。我们点的男生也有样学样,迅速跟进不甘落后。每天清晨,我们几个男生就在宿舍门前一字排开,全都是光头冲南屁股朝北一起洗漱。此情此景惹得女生们是一片喝彩和讪笑。整个夏天,这成了我们知青大院里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在虎头山半山腰的山洼里,还有几块地种着玉米。记得是一天下午,是我和林宝泰在山洼里浇地。改罢水口后,他突然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 “树林,咱们在村里可能不会待得很久了”。我一听惊问道:“何以见得?”他答道: “咱们知青大院不是建在村北边离虎头山不远的地方么?村里有位老先生有次悄悄的给我说,从风水上看,咱们大院正巧建在虎头山老虎的脚腿上。腿脚总是要动的,老先生据此掐算,咱们离开西曲阳只是早晚的事儿”。

真能如此么?迎着夏日傍晚的山岚,我喃喃地自语道 :“这老虎啥时候才伸展脚腿呢?” 站在山圪梁上,望着山村和村边飘着袅袅炊烟的知青大院,再转身仰视巍峨耸立的虎头山,我俩沉默了很久很久……

作者简介

李树林 河南安阳市人,退休职工,喜欢诗歌散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