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记叙文2
2019-12-10 | 阅:  转:  |  分享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4、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5、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如《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7、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8、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例如: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c9e72a0100crav.html)-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在水一方_新浪博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9、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10、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记叙文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另一种是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⑤设置伏笔,可以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年代等



2、社会坏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



②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



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叫顺叙,用顺叙的写法,文章读起来脉络清楚,条理清晰。



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这种顺序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能够起到补充交代的作用,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



倒叙和插叙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记叙文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生动形象的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感。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强调……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强调……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作用: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1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作用:通过对比,突出……的特征。





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那么,侧面描写到底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3、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讽刺性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献花(0)
+1
(本文系胜利郭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