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临床医案探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证治规律

 dushengtang 2019-12-10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应用情况及其证治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近30年临床医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医案,利用频数分析法及黄金分割法对医案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113例医案中男性患者49例(43.36%),女性患者64例(56.64%),男女比例约为1∶1.31。发病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47.4岁。年龄在31~50岁之间的共有56例,占基本年龄医案分布的62.2%。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频次为72次,所占比例最高(63.72%);其中眩晕症37例(51.39%)、梅尼埃病16例(22.22%)、颈性眩晕9例(12.5%)。舌色、苔色、苔质、舌形分别以淡舌(59.2%)、白苔(89.2%)、腻苔(72.7%)、胖大舌(47.2%)及齿痕舌(44.4%)为主。脉象以滑脉、弦脉为主,共占总脉象的62.9%。临床表现以头晕、恶心、目眩、呕吐、纳差、乏力、耳鸣为主要症状,共占基本症状总频次的64.7%。服用剂数在0~15剂的比率为72.3%。加味药物中出现较多的是石菖蒲23次(6.78%)、泽泻22次(6.49%)、代赭石16次(4.72%)。有70例医案用陈皮代替橘红。113例医案均记载了药后疗效,其中痊愈95例(84.1%),显效15例(13.3%),有效3例(2.7%)。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证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较多;患者以青壮年居多;症状以头晕、恶心、目眩、呕吐、纳差、乏力、耳鸣等为主要症状。半夏白术天麻汤广泛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病种有所扩展,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点评】
1、本方是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导致眩晕,不宜服用。
2、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的患者,加钩藤、代赭石潜阳熄风。
3、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有上述证候的患者,均可随证加减服用本方。
总之,本方主要治疗由于水饮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证,并且收效较好,可谓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的白术,平肝熄风的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