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雾霾天如何进行健康防护

 mrsh 2019-12-10
【雾霾天如何进行健康防护? 这些内容很必要】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空气污染(霾)人群健康防护指南,针对我国当前空气霾污染的问题,提出人群健康防护措施和建议,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线访谈特别邀请了两位专家,来为网友进行专业解答。

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施小明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郭新彪教授。

主持人:霾天气与细颗粒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细颗粒物主要从哪里来?

郭新彪:实际上,霾是一个气象部门的定义,是指大量的细颗粒物大气气溶胶粒子,使空气可见度小于10公里,也就是大家说的,空气比较浑浊的天气现象。细颗粒物又称为PM2.5,这个名称可能大家更熟悉,它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细颗粒物也是造成在霾天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些情况下,霾天气与雾会一起出现,所以老百姓通俗地讲雾霾,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但是在专业的学术上是没有“雾霾”这个词的,只有“雾”或者“霾”。当然我们也要理解,要区分开二者有时候也挺难的。 细颗粒物来源比较广泛,大致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排放。自然来源大家也很容易理解,比如火山爆发,以及我们比较熟悉的沙尘暴、自然火灾等等,人为排放主要来源就是各种各样的燃料燃烧,包括工业的、农业的、秸秆燃烧以及日常取暖,现在是采暖季,要使用煤等燃料,包括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各样的燃料。还有是各种扬尘,比如施工的时候会产生扬尘。还有餐饮油烟,大家家里和饭店做饭的时候,油烟排到大气中。还有一点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大家知道的好多气态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排到大气中,往往会二次转化成颗粒物,也就是二次形成的PM2.5。大气中大家看到的PM2.5有一次排放形成的,有在空气中污染物反应以后形成的这两类。 大家一般关注室外大气PM2.5来源,实际上室内也会产生,最常见的就是吸烟,吸烟是室内产生PM2.5很重要的来源,所以我们为什么说要控烟,某种意义上也是控制PM2.5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还有烹饪中的餐饮油烟。在人为活动中,各种室内灰尘漂浮起来,这其中也包含着PM2.5。

主持人:霾天气的时候哪些人群需要重点加强健康防护呢?

郭新彪:霾天气应该说对所有人群的健康都有危害,老弱病幼人群,要特别注意。需要加强防护的人群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比如儿童,大家知道他的各种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老年人的很多功能,包括免疫功能降低,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身体健康里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一类人群。 第二类是以心肺疾病患者为主的病人,这些人原来就有疾病,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现在的科学研究证明,颗粒物污染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或者引起急性发作。 第三类我们关注的人群就是高暴露人群,即长期在户外作业的人群。大家知道,一般人群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而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他们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室外,遇到雾霾天气,他们受的影响更明显,所以要重点防护。

主持人:面对空气霾污染,普通人群应该如何开展个人防护?

施小明:对于一般人群,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加强霾污染的健康防护。 一要对霾的健康危害有所防备。要关注气象环境部门的空气质量预报,了解当天及今后几天的污染状况,参考预报情况安排出行。 二是根据霾的严重程度分类应对。轻度霾天气时,适当减少户外活动;中度霾天气时,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户外锻炼;外出时可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重度霾天气时要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须佩戴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外出回来要及时清晰面部、鼻腔及裸露的皮肤,减少灰尘及病菌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三是要重视在室内活动时的健康防护。不要在室内吸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家中尽量减少油烟产生,避免增加室内PM2.5的浓度,做饭时要提前开机和延迟关闭油烟排风,尽量减少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霾天气室外PM2.5浓度高时,要减少开门开窗,合理通风换气,可在室外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择机开窗通风。出现重度霾污染天气时应尽量待在室内,在关闭门窗的同时,有条件的家庭同时开启空气净化器。居室内打扫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最后,平时要注意学习,了解其他辅助措施与技能知识。通过正常渠道了解科学防护信息,注意科学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补充各种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心态,放松心情。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