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lina霖子(ID:Alinalinzi) 对于在十八线小城市长大、快30岁了还没房的我来说,买房子这件事似乎遥不可及。 原本在新西兰生活租房是常态,但是每周$280(约¥1300)的房租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与其白白把这么多钱交给房东,还不如用来还自己的贷款,好歹房子在升值,还贷款就相当于在给自己存款。 所以,我们拿到新西兰居民签证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买房”提上日程。 我符合留学/移民的条件吗? 而我,属于在国内十八线小城市名下都没有房产的人,家里也没有多余的房子可以卖,只能东拼西凑加啃老,两家父母把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存款给了我们,加上婚后我们自己攒下的一点儿钱,凑了个首付。有了首付以后,就大概知道能负担得起多少钱的房子了。
奥克兰分为北岸、东区、南区、西区和中区。北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区,与奥克兰市中心由一座大桥相连。北岸有很多新开发的房子,有漂亮的沙滩,很多10分的学校,房价比中区相对要便宜一点,所以许多新移民都选择在北岸买房。 但是,因为只有一座大桥与奥克兰市中心相连,所以除非居住和工作都在北岸,否则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非常拥堵。另外,北岸有许多山,房子高高低低,我们去看房发现很多路上下坡都很陡,由于我们都不喜欢陡峭的路段,所以果断放弃了在北岸买房。 因为从两年前来新西兰的时候我们就住在奥克兰中区Mount Eden,离市中心走路20多分钟,对面就是火车站和公交站,交通十分便利,所以看房的时候,我们对比了东区、南区、西区,最后还是决定买在中区。 决定买中区带校网的房子之后,在Mount Eden附近看了许多房子,我们的预算不得不从60万纽币涨到85万纽币,看的房子却从联排别墅变成了公寓,从三房降到两房…… 最后以82.8万纽币在Eden Terrace买了一个两房一卫带一车位的公寓,一共80平米,包含20平米的阳台,室内面积只有60平米。校网有8分的小学、中学,还有9分的奥克兰最好的公立男校之一Auckland Grammar School。走路15分钟到市中心,10分钟到火车站,2分钟到公交站。开车5分钟到倒霉路(有华人超市、本地连锁大超市和许多华人餐厅)。 新西兰买房绝大多数是二手房,尤其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奥克兰。因为人工、建筑材料都很昂贵,摧毁重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所以大家都是翻新一下卖出去或者买了之后自己再翻新,市面上甚至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房子。还有一些人,会选择买地自己建房子。在新西兰买房,一般都是freehold,也就是地和房子都是永久产权。我们买的这套公寓是两年前建成的,前房主只居住了一年,公寓比较新所以屋况很好,进出门和电梯都必须用门禁卡,非常安全。另外就是,我很惊讶这栋公寓里住的几乎全是洋人,邻居都很年轻、友善,有一个专门的Facebook page大家分享关于居住的任何问题。 在研究了新西兰的教育体系之后,我发现所谓的“免费教育”福利都是骗外国人。因为幼儿园每周只有20个小时免费,其他时间需要自费;而从小学到高中,下午三点就放学,家长还没下班,无法接送孩子就只能送去三小时的课后班。 自费的幼儿园时间和读小学后的课后班,学费加起来也得五、六万人民币一年了。如果是读私立学校,仅仅是正常上课的学费就得10万人民币一年,加上如果没法儿按时接孩子而需要上课后班的费用,那就是15万人民币一年。以我们目前的两人家庭年总收入,减去买房后的每年需要还的贷款,再减去最基本的日常开销,剩下的钱根本负担不起一个孩子上私校的学费。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未来的孩子只能上得起公立学校,那么,我们现在就必须得买一个学区房。 也许有的人买学区房是为了孩子上学,有的人买学区房是为了投资。而我们连生孩子这件事都还没计划,我就已经把孩子高中要读哪个学校考虑进了买房的因素中。哎,我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提前计划好一切的操心命。 考虑到未来孩子的教育(学费)问题,我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买下这个82.8万的公寓,意味着我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几乎只够供房子贷款,而公寓除了必须还的贷款,还有每年5000多纽币的物业管理费和地税。这样一来,两个人工资收入的一半都要用来养房子,另一半去掉基本生活开支哪里够养孩子?而且我如果生孩子就得歇业至少半年没有收入,前几年如果需要在家照顾孩子那收入也一定会减少。这样看来,不是我不愿意生孩子,而是根本“养不起孩子”。 于是,我的思虑又回到了“到底要不要生孩子”这个问题上。很显然,如果没有孩子,我们两个人的收入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也是可以过得非常舒坦的。而一旦有了孩子,压力大到可能会不堪负重。 陈先生跟我是截然相反的处事态度,他崇尚“船到桥头自然直”,从来不操心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就好。在我看来,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去操心的人还是我,因为我的性子永远比他急。总而言之,他考虑得太少,我考虑得太多。我们两个看了半年的房子实在是看烦了,两眼一闭管它三七二十一,先买了再说。 直到去律师那儿签交割协议把名字换到我名下的时候,我还是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开心和兴奋,都被即将面临的还贷和生活压力给抵消掉了。 拿到新房钥匙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搬家。用我们的小破车拖了十几趟才搬完,幸好买的房子离我们之前住的地方比较近。为了省钱,我们让前房主留下了大件的主要家具,沙发、床、冰箱、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和烤箱都不用再买,我们只置办了一些桌椅、柜子和小电器。 前一个星期,每天下班后我俩都在kmart、warehouse、bunnings和briscoes 淘货,后来我们就只去kmart了,因为它家最便宜。 家具可以将就,日子不行。 我俩去韩国超市买了韩国烤肉的炉子、肉和酱料,在家里吃了顿正宗的韩国烤肉,以后再也不用去人均38纽币的韩国烤肉自助了。然后又给阳台上买了大餐桌和长凳,BBQ的炉子,准备自制中式烤肉串,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来BBQ。买了一棵柠檬树和香菜,先尝试种菜,准备今后开辟一块儿阳台菜园。我把烘培的玩意儿买了个遍,终于可以在家里烤蛋糕了。还有气泡水机、咖啡机、榨汁机……搬家以后,我发现我都快成了一个美食博主了。原本想把日子过成诗,结果却把日子过成了“猪”。原计划的极简生活,除了扔了一堆衣服,整理了一下衣柜,其他东西却越买越多。结婚这么多年,只有逛街的时候,陈先生会牢牢地牵着我,不是怕我走丢,是怕我买东西。 搬家的途中,因为疲惫,我和陈先生一言不合就吵架。搬家以后,我跟陈先生说,我现在才觉得我俩是结婚了。他问我,那以前是什么?我说,以前只能算室友。我俩结婚以后在中国跟父母一起住,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不用我们操心,家务更是根本不沾手。结婚后第四个月我们就来了新西兰,然后租了一个小房间,跟房东和其他人公用厨房、客厅和卫生间。我们两个人婚后两年半的日子都只在这一个小房间里度过,没有多少家务活儿,也没有置办过大件儿的东西,没有多少可以引起争执的事情。 然而,现在突然两个人有了一个小房子,这80平米怎么布置,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不该买,该买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谁做饭谁洗碗谁洗衣服谁晾衣服谁收衣服,进屋该不该脱鞋,锅碗瓢盆该放外面还是收进柜子里,隔几天该拖地吸尘一次……我们开始有了无数个辩论赛。 买房之后,我们的婚姻生活,才正式开始。那些婚后的鸡毛蒜皮和一地鸡毛,可能我要从现在开始一一体验一番了。而简单又幸福的二人世界,也才刚刚拉开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