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五战:189年汉末崩塌(1)羌族登场

 十五志于学者少 2019-12-10

东汉的王朝末年,戏剧性非常强。

总体上,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他人做嫁衣裳。

开篇有三句话,分送三个人。

有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这句话,送给袁绍先生。

在这里,我们要提前给袁绍辟个谣,拜《三国演义》所赐,这位爷被描写成了一个优柔寡断,败事有余的漂亮草包。

实际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

袁绍作为三国这帮主公中前三(没错,没看错,前三)的存在,要不是碰到了三国最强天纵英才引领时代的曹操,他老袁家在汉末能整出什么样的局面你真不好说。

老三国两位老戏骨的眼神堪称神作啊!

他这辈子都是个做局的顶级高手,登台之初就做了个超大的局,一个出道巅峰堪比陈凯歌先生的局,而且这个局几乎成功了,但谁也没想到中间出了的那一点点小纰漏居然会如此致命。

当所谋过于逆天,布局过于宏达,无论个体的实力有多么的精明强悍,终归成败要在天的。

人算不如天算,很多东西有定数,强求不得反而会造下无边罪业!

没错,说的就是你袁绍。

有句话叫做“坏秩序也比没秩序强”。

这句话,送给古往今来的嘴炮历史评论家。

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在读史时对外戚和太监的祸国乱民痛心疾首,欲除之而后快,但今天的故事就告诉了我们,所谓的祸害一旦被迅速根除,迎接你的将是天崩地裂的秩序倒塌。

李鸿章有句名言:他是大清这破屋子的裱糊匠。

一句话就看出道行来了,这是活到极致的大明白。

老中堂打长毛搞洋务忙外交的一辈子没闲着,但人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个修窗户的。

日拱一卒的一步步推着走,能走到哪算哪。

眼瞅就要死了,再下猛药非炸了尸不可。

原有秩序再操蛋,那也叫个秩序。

辛亥革命后确实大清迅速完蛋了,结果民国乱成啥德行我们也都看到了。

必须打出一个蒋介石来,大小军阀才稍微消停了,直到唱起了东方红,中国的红太阳才算正式升起来。

整个20世纪,其实都是在重建秩序。

还有一句话,叫做“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送给即将走人的汉灵帝。

这位爷是个彻头彻尾的亡国之君,昏君的所有特征与爱好这位爷一点没落下。

东汉的亡,一半算在党锢,一半要算在他的头上。

王朝末年往往乾坤既倒,大厦将倾,亡国之君往往皆有大小悲壮,但这位爷的死让人总觉得“该!可特么死了!”

在他的胡作非为下,老天召唤出了一个更大的妖孽为祸世间,没有这个顶级大魔王,三国时代不会这么快的开启,黎民百姓不会这么的生灵涂炭。

他的所作所为,绝对不是人能干出来的。

这个妖魔,就是大名鼎鼎的董卓。

董卓这个西北军阀之所以能够赶上汉末这趟乱轰轰的末班车并最终将司机踢一边子去了,除了袁绍导演一手为他扫除了所有障碍外,最初的原因,是羌人又叛乱了。

羌族这个民族,我们憋了整个东汉,终于在今天上场了,他们终于开始要影响中国历史了。

这份影响,并非如匈奴那样咱们树欲静但丫风不止,人家羌族人民其实非常心酸无奈。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永远是句真理,咱们所谓的“礼仪之邦”碰见软柿子的时侯其实啥缺德事照样都能干出来。

当暴行成本特别低,收益相当高,还没啥远期追责机制时,甭管是啥信仰开道,普遍还是王八蛋居多。

羌族人民在整个两汉都是让汉族人踩在脚下来回蹂躏的,最后历史中留下的名字却是“西戎作逆”

要么怎么说一定得为了子孙后代强大起来并打赢意识形态之战呢!

要不咱现在受了委屈吃了亏不说,千百年后还得让“礼仪之邦”埋汰咱。

汉人后裔提起“煌煌炎汉”时还总咬牙瞪眼的叹息羌人这帮野蛮人。

实际上根本没必要,还是别得便宜卖乖了,就是咱自己从头到尾的不是东西。

最早的羌族祖先,是活跃在华夏中央的,出现在现代的山西、陕西甚至河南等地,但后来被商人打败而西迁,后来秦国强人秦穆公又将羌人再次往西赶,这个民族最终基本定居在了中国西藏和青海高原上,个别部落分布在整个西域、甘肃、云南和四川。

总体来说,就是整个西南西北沿线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西汉时,这个民族开始出现在中原统治者的视野里。

因为他的规模出来了。

到了东汉时,已经存在着近百个规模大小不等的羌人部落了,有的大部落(大牂夷)在公元94年时“内附”时统计,人口已经超过50万了。

顺帝时期(公元125-144年),反叛羌人中能打仗的人手合起来突破有二十万了。

总体估算,羌族人口上百万总是有的。

同是少数民族,那边匈奴那么大的地盘,全胜时期整个部族也不过号称百万,羌族在那么艰苦的青海高原上是咋养出来这么多人的呢?

别看“羌”这个字是从“羊”脱胎出来就判断羌族是游牧民族,早在公元前1世纪,将军赵充国就已经提到过在临羌(青海)一带发现了大量的“羌虏故田”。

人家羌族人是会种地的。

羌族到了东汉晚期,他的游牧性质已经大减,民族特性已经变成了半农半牧,大多数的羌人部落掌握了耕作技术,开始了半耕半牧的定居生活。

讲“长城”的时候我们说过,农耕对游牧的最大优势就是总能量产出上的巨大碾压,单靠游牧,那么小的地带是产生不了如此庞大的人口。

对于中原王朝来讲,你只要定居,就一切都好办,匈奴之所以成为两汉的心腹之患,除了爆表的战斗力外,最大的因素就是人家居无定所,跑起来还飞快,你找不着他。

打起仗来,每多走一百公里,你的战争成本就将呈几何层级的速度增长,只要你找不着人家,只要你凑不齐足够规模的马队,只要你训练不出大量的骑兵,你拿我就没辙。

而一旦你选择了定居,那么这最大的征伐成本就将减下来。

汉民族的人口优势将凸显出来。

你那点人和我几千万一比就太可怜了。

这是羌族虽然人比匈奴多得多,但却一直没怎么闹起来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各羌族之间,心并不齐。

和匈奴不一样,羌人从未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自己内部就因为抢地抢牲口的内斗不休。

这也正常,因为部落形式的统一往往需要出一个不世出的大神才能完成。

比如冒顿统一匈奴,铁木真统一蒙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只有这种大神,基本上才能有机会将一个所谓的“民族各部落”团结成一个“民族共同体”。

咱们管人家叫“羌”,是根据习性和地理位置对这近百个部落进行的统称。

人家内部其实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民族,人家内部并没有整出来什么左贤王、右贤王、龙城大会这种民族认同与架构。

所以羌族的大神始终不出世这也就客观的减轻了中原政权面对羌族部落的压力。

不光如此,我们的中原政权对羌人们还恨人不死的总玩挑拨离间。

今挑唆甲抽乙,明天带着乙跟着我去烧丙的房去然后再赖到甲身上。

论阴险滑贼,不对,论博弈咱们是有着悠久历史与天赋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直到武帝时代。

之前我们说过,武帝之所以要打通河西走廊,除了断匈奴右臂,斩断与西域的联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武帝要隔断匈奴和羌族间的勾勾搭搭。

武帝比较担忧羌族这个还算省心的孩子被不良少年匈奴带坏了,羌族对于汉族来讲,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也一直是被欺负的那一个。

羌族在武帝一朝也没少挨收拾,不过全世界在当时都挨刘猛男的欺负,你还算一般啦,所以这段故事我基本上没咋写,在武帝版块大家也就没看着。

不过武帝当年没有料到的是,羌这个看似省心的孩子,最终会以另一种方式“毁灭”你的王朝。

这个方式,就是“内附”。

“内附”这词比较好听,其实说白了就是投降,跟你大汉说,我服从你领导了,我给你戍边,你让我进你的边郡生活吧。

羌人内附对于汉来讲,最开始似乎只有好处,就像后来刘秀对南匈奴的态度一样,给你块特区,然后以夷制夷,游牧那边再有抢劫的你们跟他们打去吧,大量的减轻了边患压力。

更美好的是,羌族和匈奴与西域需要大汉给大量的岁币赏赐不同,羌族你什么都不用给,甚至连技术帮助都不用,你只要让给我块地,咱就帮你守边疆,还不给你惹事。

这种异族军屯边防军让大汉在“羌族内附”问题上开了口子。

最早在西汉景帝时期,羌族部落的酋长第一次提出了请求允许他们守卫陇西边塞的要求。

要求最终得到了批准,这个部落最终被安置在了陇西郡的五个县。

但后来,羌人内附的趋势开始刹不住车了,王莽祸害中原时,趁着边境无人管,已经有大量的羌人开始大规模地迁到西北边境诸郡了。

地肯定是越往内陆越肥沃,谁不盼着自家地段越来越好啊!

34年,到东汉了,刘秀从隗嚣手中接收陇地时已经发现,这一地区已经存在着大量的羌汉杂居的情况了。

隗嚣作为枭雄在陇地长期盘踞的时候是妥善的处理好了汉羌共处问题的,人家两族人民凝结的友谊十好几年长青,结果他一被灭,没多久羌人就反了。

35年,在习惯性大力出奇迹的猛男来歙和西北元老马援的平叛下镇压了陇西的羌族叛乱,并继续将叛乱部落安置在天水郡和陇西郡,但已经有少量的羌人开始被安置在扶风地区了。

对于汉王朝来说这是个并不乐观的信号,因为羌人已经进入关中了。

王莽、赤眉、延岑相继祸害关中后的巨大衍生劣势开始出现,三辅沃野千里却出现了巨大的人口真空,人家羌人在陇西高原却根本没掺和你那乱哄哄的复古大乱。

此消彼长,你刘家的龙兴之地没有那么多人口保证绝对优势了。

到了94年,蜀郡边界的大牂夷种羌首领率领同部族五十多万人口归附朝廷,和帝任命造头为邑君长,赐给印绶。

107年,蜀郡边界外的羌人龙桥等六个部族17280人归附东汉。(度田政策下有零有整的编户齐民)

108年,蜀郡边界外的羌人薄申等八个部族36900人又将整个地区归附东汉。

羌人的不断内附,透露出两个信号:

一个信号,是在冰河期的大环境下,塞外边陲的生存条件在恶化,越来越多的部落选择了走下高原去端汉人的饭碗。

另一个信号,就是羌人的人数已经超越了固有生存地盘的承载能力了。

人家在生殖能力上不比你汉人差。

对于越来越往关中靠拢的羌族人,东汉开始设立两个专门的都尉府(一在京兆,一在扶风)进行“重点关照”。

其实羌人内附,如果处理好的话,是有好处的。

因为只要你走进关中平原,进入农耕区,那你脱牧入农就是必然,几代之后,你的尚武与骁勇就将不复存在。

到时候,你就不再是威胁而是当地的人口红利。

东汉的算盘打得响,但他忽略了两点。

第一,你不能歧视人家,你得开放包容的让人融入进来。

第二,儒家文化必须渗透进去,换句话说,你要从生活,习惯,习俗等等诸多方面渗透羌族。

这两点,东汉全没做到。

东汉对人家羌族很不厚道。

汉族的边防官员以及行政官员不拿人家羌族人民当人,各种欺压,贪污,扰民,极大地激起了羌族人的种族仇恨心理。

人家羌人其实并非狼子野心,比如前面我们写的规模极大的五十万羌人内附就并没有给东汉造成多大麻烦。

因为内附的地方是蜀郡,四川当地对于羌族人民的骚扰和歧视并不严重。

所以整个东汉末年,蜀地的羌乱一直并不严重。

真正出问题方向是那个天下金角。

大汉这买卖,起于东南,亡于西北。

光武中兴,兴于幽艮,衰于乾凉。

造成这一切的背后时代底色,是关东士族集团对西北地区的长期蔑视与践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