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不是故事,关于三峡刘星

 三峡刘星的世界 2019-12-10

  ——这就是教育家/网友/文友/朗读者/诗人/眼中的三峡刘星

  整理/三峡刘星

  我今天公交车上看你写的《约客听棋之楼外千山雪》后,就想到了要写一首松上与松下松果对弈的三行诗,现改写成了《松子敲窗一局棋》来隐喻这大气场大精神的了。对《这一颗棋子》的慨叹印象更深,可以和晨读的《约客听棋之楼外千山雪》妙文比肩,法来安逸。那首文中原创短制,末尾三行让我想到可独立三行短诗之妙。之后云阳松人写了一首短诗《松子敲窗一局棋》:一子落下/敲两窗星河,沐三峡松风/在天养气,在地作场//。

  他诗性大发,又诙谐的写了一首小诗说“鸟鸣的棋子,落/下来,与石兄松弟/对弈两三局//”见云阳松人的《灵棋》。

  ——诗歌见云阳松人的作品。

  乡村教师”、“草根名人”、“网络作家”、“云阳诗朗诵”创始人,这些标签都是他。当了36年的乡村教师,在博客时代因研究围棋文化而一炮走红。如今,年过半百的他成立了云阳乃至重庆最大的诗歌朗诵团体,拥有成员七百余人。他,就是三峡刘星。

  ——‘大渝网’记者范成成《三峡刘星/从小学教师到草根名人的传奇之旅》节选

  比如,一个人的名字纯粹是人为的,但是,一个名字与一个特定人之间的关系一旦成立,则是人为非人意的契约关系,不能随便更改。如,三峡刘星是指重庆市云阳县的刘星老师。这是特指的不能随便更改的关系。又如,一个地方的名字纯粹是人为的,但是,一个名字与一个特定地方之间的关系一旦成立,则是人为非人意的契约关系,不能随便更改。如,梯城是指重庆市云阳县,云阳又叫梯城。这是特指的不能随便更改的关系。

  ——夏家发教授《略论诗歌意象》节选。

  昨天我开始整理云万联谊视频,一下又回到当日情景,颇多感慨,思绪如潮。

  要不是你热情回应,积极推进落实,我将无缘走进云阳诗朗诵群,见到云阳诗朗诵诸多精彩!

  刚刚拜读了大作《磨刀溪三峡龙》和你给各位获奖者写的获奖感言,为我们三峡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你的文心诗情,也为云阳诗朗诵群群体所坚持的书香云阳精神而震撼、感动!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故事,三峡刘星!

  我个人有个小观点与你商榷,即在朗诵分享会上,尽量选诵诗歌,而不选散文。因为散文起承转合结构紧密,篇幅较长,而现场听众的注意力有限,容易出现跑马走神,而现场节奏也会限于拖沓。相对而言诗歌因语言精炼篇幅短小,情感更饱满,对听众吸引力更强。

  散文则采用录音加文字的方式来呈现,通过微信公号来推送,个人在家里,就着一壶或浓或淡的茶,静听一篇美文诵读,真是赏心乐事。

  ——万州朗读者汪其碧。

  与刘星相识,是因刘星与湛泉钟老师的一次谈话。湛老师在无意中谈到我,说南溪有一个会写诗的柏廷文,有20年没见面了。刘星反应极快,说柏廷文就在新城,在四大家外面开了一家私立诊所。于此,我和湛老师又见面了,也与刘星成了朋友,在云阳人家成了文友。后来在网络更是成了论坛文化的战友。我与他写作的方向不一样,各有侧重。刘星善长于杂文和评论文章,我善于写新诗与古体诗的研究。于是,便有了很多互补关系,我们的文字往来就逐渐多了起来。

  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

  这是刘星常挂在嘴边的李远的两句诗。说到李远,就会想围棋。说起三星刘星,就会想到三峡有一个才子,善长于写围棋杂论。他的围棋杂论与围棋古风,堪称围棋文化中的一绝,只要他的围棋文章一经贴上网络,都会有很多追星族,当今的围棋圣手聂卫平都会为他点赞。

  刘星的围棋段位并不是很高,但他能捕捉到围棋骨髓的精妙,用杂文或点评将其表述出来,这就是他对围棋研究的独特之处。善于发现,捕捉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三两拔千斤,能胜过千军万马。自古以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比比皆是。三国时的赤壁之战,空城计,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特别案例。围棋中有很多战术战略,也常常如此。

  有人说刘星是草根文化的博乐,有人说他是围棋文化中的奇才。我以为,这些都是人们赋予他的桂冠,是对他文化贡献的褒奖,恰如其分、又实至名归。

  ——布衣诗人书评《解读《留香》,品其书香》节选。

  “不管你是谁,我们同饮一江水;不论你叫谁,我们都是朗读者。因为三峡,因为吟诵,因为我们的爱好,我们走在了一起。这是一场充满了书香味道的朗读者的联谊会,大家都沉浸在书香文化的传承传播里,我们是朗读者,我们也是聆听者。我们在文字的曼妙和语言里感受中华文化的自信自爱”。原万州电视台记者、万州普通话沙龙会长汪其碧感慨地说;“因为普通话,因为书香,大家在一起,很温暖,很滋养,也很幸福”。

  “新三峡,因为有了我们。我们自己成了诗与远方!”。云阳县诗朗诵文化义工团队负责人刘星说:“让我们为我们自己而喝彩吧,因为,我们用原创的真声音歌颂我们美好的生活”。

  ——记者徐志全报道《以诗为媒,赞美三峡!让我们聆听“万云”两地的“三峡诗会”》节选。

  在“三峡梯城”云阳县,有一个700多人组成的“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他们自掏腰包,自办道具,义演160多场,用原创的作品讴歌新时代,在扶贫攻坚、书香云阳建设中传播文化正能量。

  这个文化义工群的群主叫刘星,是云阳县庙中小学一名中年教师。在没有成为群主之前,爱好文学创作的刘星老师通过以文会友的方式,为自己挣得了“草根写手”“网络作家”“新浪网读书沙龙、中国围棋文化论坛首席版主”等诸多美名,粉丝超过10万人,撰写的400多篇文章先后在《重庆晚报》《北京晚报》《围棋天地》等报刊、网络发表。

  按理说,刘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受人尊重,衣食无忧,为何还要自讨苦吃创办“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呢?对此,刘星的解释是:一个人的精彩不叫精彩,一群人的精彩才叫精彩。

  为了“一群人的精彩”,刘星将工人、学生、干部、菜农、诗人等邀请进“云阳读诵文化义工群”,以诗歌的名义在云阳大地放声歌唱,他们行吟在通衢大道,放歌在磐石城顶,吟诵在岐山草场、天下龙缸、石笋河谷等自然风景区,还将文化扶贫送到最边远的外郎大山、耀灵峡谷、宝塔舟侧和文峰塔前……

  +——记者/杨梅娜/通讯员/陈绍清/熊维建《刘星:一个人的精彩不叫精彩,一群人的精彩才叫精彩》节选

  从云阳回来后一直在激动中。非常感谢您组织我们参加了这样一场精神文化盛宴!

  以前去云阳,没有用心关注那里的文化,这次以文化义工的身份参加活动,首先,下车后的第一个印象就很触动我,图书馆坐落在滨江路的黄金地段,建筑壮观且艺术,足以证明当地对文化的重视。“云阳诗朗诵”的朋友们热情又彬彬有礼的接待,一下就把我们带入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在与云阳朋友的表演交流中,与我们不同是,他们的表演的内容更多的是原创,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原创的魅力。在互动交流中,他们即兴创作、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充分展示出他们的文化功底。这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了解到“云阳诗朗诵”的组织形式也是比较好的。有总的统筹,然后按创作和朗诵各有侧重,各负其责。这样的组织形式运行起来灵活流畅。我们也可借鉴。

  参加这次活动收获很大,对自己的促进也大。非常感谢您!

  (注:这段文字为廖亚琳女士所写。她在联谊会上朗读了刘星老师作品《在阡陌之上舞蹈》)

  ——万州朗读者廖亚琳。

  读完三峡刘星老师的《诗,一片阳光》之后,想起云阳。并且学习了他的第一句。今天早上还读了张泽欧写给简明老师的一组诗歌。并点评:真正学过和读过简明,并使用自己的场景具实而诗意的真情抒写,没有干嚎,没有架势,用内容、技术、情绪相结合,充满了诗歌的本质:诗意。作者正代表着现代诗歌写诗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吴浪《云阳,夏安——读三峡刘星“诗,一片阳光”之后》

  关于吟诵促进写作的故事

  (阳光灿烂汪老师)的试读的这一节小品文。终于让三峡刘星感受到了文字的极致,和声音的极致疗效:

  其一,是对文本的再一次订正过程,其二,是对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能够抵达的妙境的感受,其三,一切的文字作品,最佳的方式当然是声音和文字的美。

  在当代汉语表达环境下,文字本身必须切合普通话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有很多,最不能忘的就是汉语本身的特色——平仄为代表的汉语音高的变化,韵律为特色的汉语构成。也许,这种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西方语言系统难以实现的。而方块字本身的特色是文字组成的片段具有物化之美,也就是极致的妥帖和精准,还有语汇连缀在一起(当然,声音的魅力也会让文本生辉)——文字的画面之美,语言处置的情感之恰。

  所以,对于一个写手而言,试读/朗读/视听,都是对文本的再一次修改,创作。这不仅仅是所谓的文本润色之类的简单,而是追求精致的过程。一句话,文字或者语言必须追求一种精致,也是关于情感的深入的问题。最美的汉语文化能够让我们驻守在最美好的语境里,实现精神的升华。

  ——三峡刘星随笔选。

  2019年12月9日星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