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中原先后出来争霸的有;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其中秦穆公就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号为“西霸”。 秦穆公名叫嬴任好,是秦德公之子,宣公、成公之弟。宣公在位12年,有九子不立,传位其弟成公;成公在位4年,有七子不立,传其弟穆公。穆公是继襄公之后又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即位后为了发展壮大秦国势力,争做中原霸主,首先选贤任能,重用“客卿”,锐意图强。 穆公慧眼识人,用五张羊皮换回在楚国为奴的百里奚,拜为上大夫。百里奚又举荐他的朋友隐居宋国的蹇叔。蹇叔足智多谋,穆公设计用重金聘请,拜为上大夫,与百里奚一起参与国事决策。他们都在后来的灭梁、功晋、伐卫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秦穆公了解西戎的谋臣由余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就采用反间计,迫使由余叛戎归亲,委以重任。由余在穆公霸西戎的事业中立下了功勋。 秦穆公还十分注意收揽人心。一次,岐山脚下有300多“野人”偷吃了穆公的一匹好马,官吏要严办他们,穆公不仅没有惩罚“野人”,反而说:“吃马肉不喝酒,有害身体,再赐酒给他们。”后来,在秦晋韩原大战中,秦军被晋军围困,穆公危在旦夕,正是这些岐山“野人”拼死来援,生擒了晋惠公,使穆公转败为胜的。今凤翔城东南的 “义坞”古称“野人坞”就是由此得名的。 善于用人和收揽人心是穆公争霸的政治条件,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则是穆公称雄的物质基础。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看,秦国是我国最先使用铁器的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使用铁器,穆公时期关中粮食丰足,甚至还能救济晋国的灾荒。畜牧业是秦人的传统经济,养马技术更为秦人之专长。穆公的大臣中有能识千里马的伯乐,伯乐的好友九方皋的相马本领更在伯乐之上。这些都对穆公的霸业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秦国在穆公的治理下,日渐强盛,但与关东的晋楚相比,实力毕竟稍逊一筹,无力东进,于是转锋西征。 公元623年,穆公经过长期准备并摸清了西戎的山川形势、内部虚实后,在由余谋划下,向西戎发动了突然进攻。西戎倾刻覆国。秦穆公又乘胜追击,攻灭西戎12国,开辟疆域千余里,威振天下,成为西方的霸主。周天子听说秦穆公打败西戎,特派专使入秦祝贺,并赐给穆公铜鼓12只,承认他在西方的霸主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