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韵悠悠四衙寨

 yczx 2019-12-10

贵州省绥阳县蒲场镇大溪村有个四衙寨,很古老的寨子,自古以来诗韵悠悠。

青山绿水环古寨

据居住于此的李氏家族《族谱》记载,李氏始祖李松蹊,自明崇祯年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杨柳街迁入四衙寨定居,已历17代,约380年。相传李氏入住前,四衙寨曾经建过土司衙门,衙门分东西南北4道大门出入,从外到内有4个天井,李氏入住后便取名四衙寨。

四衙寨三面环山,有老林山、朱家山、大林坡等;寨前临一渠一河,渠名堰沟,河名大溪源。寨后林木葱郁,两侧田土平坦而肥沃。“门绕一河清浪灌远,屋后峰峙数拳入云。”李发模的这两句诗是四衙寨大环境的真实写照。

李氏入住以来,以耕读为本,孝义传家,寨里设有私塾,代代文武兼修,多人有功名,还涌现过一大批铸锅、制酒、造纸、纺织、竹编、建房、行医等能工巧匠。寨中现存围桩一对,80斤重大关刀一把,180斤重大石磴一个,及参加县州府考获鼎甲第二名贵州提督捷报一张,这些都是当年李氏习武修文的实证。清代时,一伙土匪来四衙寨抢劫,李恒森左手举120斤大刀,右手耍240斤石锁,将土匪吓退,这个大石锁现存绥阳博雅苑陈列馆中。民国年间,四衙寨还走出过一名黄埔军官。

在李氏族中流传着一个“拾母供孝”的故事。1935年冬天,李先芳赶集回家的路上,见一年近六旬的女叫化蜷卧草秆树下奄奄一息,就与其弟李元芳将老人抬回家中赡养,后老人享89岁高龄辞世。至今寨里还有一匾一联记载此事,联曰:“仁孝感天,心想幼时,椿萱并谢,棠棣失依,迎供活佛大基业;寿喜称局,面羡此日,红叶题诗,黄花酿酒,送祝老母齐耄年。”横额:“共堂寿祀”。此联为民国初期在遵义、桐梓、绥阳从事教育事业的四衙寨人李开祥所题,颇见文化功底和诗人气质。

现在的四衙寨,主体由5个三合院和近百间散房组成,多为长五间木结构房。现在可以见到的最古老房屋,当数李发全家的老宅,已有约300年历史,其精美的雕花窗户因有文物价值,不久前有人出高价欲买,他家没有卖,结果却被偷盗了。

“一绕河水两脉正气三面环山四衙为寨;四时轮回三光映照两行正路一族宗亲。”李发模曾以这副对联概括四衙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恰到好处。

悠悠唐韵久萦回

据相关史料记载,唐代贞观十三年(639年)置播州,绥阳属播州管辖之地。相传,播州最早的治所即在今大溪源及附近一带。这里地势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古代农耕文明应该是比较发达的。

在离四衙寨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同为大溪源的地域内,曾有两座与唐代大诗人柳宗元、陈子昂相关的古建筑。

儒溪书院原名柳溪书院、柳公祠,是为纪念柳宗元与刘禹锡易播这件事修建的。当年,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同情刘禹锡老母年高,不宜长途颠簸到“蛮荒”之地播州,就冒死向皇帝请求与刘禹锡对换,但因裴度等人从中斡旋,刘禹锡改任连州,柳宗元仍去柳州。绥阳人仰柳宗元高义和文名,便在大溪源柳塘湾处建了儒溪书院以敬怀柳宗元,这件事在《绥阳县志》中有多处记载。儒溪书院在明末又经詹淑和冯士奇两位县令重修,延续到清代中晚期,后因地面塌陷陷入了地下,今遗址为百余亩湿地。可以推断,当年李氏子弟一定也是儒溪书院的学生,并在儒溪书院受到了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等典籍的熏陶。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受武三思所害,冤死四川射洪狱中,宗族受株连,其中一支“避仇入播”,定居在绥阳蒲场大溪源。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秋,陈氏后裔陈昭远在大溪源邱家湾修建了一座陈子昂祠,以激励后人努力上进,陈昭远好友刘仁臣还撰写了《陈子昂祠堂记》石碑立于祠中。想来,这座祠堂的建立,对不远处重文修武的李氏家族也有很大影响。

在儒溪书院的边上,还有一座明太师顾存志墓。顾存志驻军桐梓阁老坪,于军中辞世,

听说,打赏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爱。199次打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