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动论,就《一目均蘅表》的波动理论做一介绍

 lyl_tj 2019-12-10

衡表》波动论


最有名的波动理论为艾略特波动理论;日本有三段高下论。

这里就《一目均的波动理论做一介绍

1. 波动理论的形式

    最基本的波动为Ⅰ、Ⅴ、Ν波,集中可以用Ν波(1-2-3)表示;
    Ρ、Y波分别为缩小波、扩大波,基本上是中间波动
    S波同艾略特的推动5波相同
 

现以CHF的周线图加以说明:

A~B,C~D等为Ⅰ波;
A~B ~C,I~J~k等为Ⅴ波;
A~B ~C~D,C~D~E~F等为Ν波
N~O~P~Q为P波

2. 波动论的量升目标

实际应用中NT的目标较少;
V的目标,N的目标,E的目标应用较多

V的目标,E的目标同徘徊区突破的目标相同

本人看法:应用徘徊区突破的目标:徘徊区的幅度或前期的高点/低点
也很好

应用实例:见CHF的周线图(上图)

C(1.8228)~D(1.5668)~E(1.7237)~F(1.4351)[H(1.3229)]
V的目标=D—(E—D)=1.5668—(1.7237—1.5668)=1.5668
N的目标=E—(C—D)=1.7237—(1.8228—1.5668)=1.4677
E的目标=D—(C—D)=1.5668—(1.8228—1.5668)=1.3108
NT的目标=E—(C—E)=1.7237—(1.8228—1.7237)=1.62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