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4)

 youxianlaozhe 2019-12-10

歌德说:“在璀璨的反光里面我们把握到生命”,海格涅尔说:“向死而生”,就是说,当人觉悟到生命无常的时候,也就证悟了自己的本性不过是虚空,由此而产生的对纷浮世事不粘不滞、无执无求的态度便是一种解脱。在澄明无蔽的境界中,人也就回到了本真,把握了生命,所谓“一切生灭者,象征着永恒”,在宇宙自然之中,无论是人是物,是花是草,是鸟是石,还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时时处在生灭无常、变动不居中。王维山水诗中那时明时灭的彩翠、无声凋落的山果,转瞬即逝的夕阳,寂静空灵的深林,都是诗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的杰作,在这样的艺术意境之中,王维的山水诗与大自然和光同尘,从而获得寂静、圆满、和谐、自足的境界。

王维所受的禅学的影响,既有北宗,也有南宗。这些对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都有明显的影响。看看下面二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隐居

山林的禅者形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林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理通,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这二首诗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隐者风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隐逸生活的闲适情趣字里行间可见。“君问穷理通,渔歌入浦深”,此句妙在不答,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辞,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呢?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

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

读王维的诗,如同在欣赏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诗人在享受禅悦的同时,也给了读者同样的美感。王维诗歌无疑代表了中国禅宗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最优

秀成果。

亦诗亦画,亦隐亦真——这就是王维的山水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