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到“摆拍”这两个字,登时怒目圆睁,喝一声:“造假”。可是综合艺术电影,美术中的绘画,何尝不是“摆拍”呢?再有,艺术本身何尝就不是一种虚假,用真假来当棍子可行吗? 《人民日报》经济版刊登了一张《撒网不打鱼 同样能脱贫》,这幅图片的文字说明引发摄影圈的热议。 说明:“11月15日,家住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漳村的老渔夫王利保在村中的漳河上,不停地摆着不同的姿势,让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拍照创作。” “王利保是思口镇漳村很火的‘渔翁’。这位只撒网不打鱼的农民,凭借渔翁形象,成就了摄影爱好者一幅幅美丽的照片,自己也因此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脱贫路。” 婺源如此,中国类似的地方还少吗? 霞浦的榕树老牛,河北坝上的奔马还要等等...... 做为商业活动本身没有错,摄影产业链上有生产相机的,自然就有生产被拍摄场景的,还有开车送他们去摆拍的司机,都是摄影产业上的一个环境,从此语境来看摆拍何罪之有,各取所需而已。 的确摄影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商业活动,从发明的第一天开始,摄影和商业就像量子纠缠一样,谁也离不开谁,那么,谁又有权利规定我相机的只能搞创作而不追求名利呢? 我们来看看赏心悦目的各种摆拍吧。 但是问题来了,因为摆拍而造假,让中国人面上无关四处出丑的情况呢? 在四川大凉山摆拍的纪实作品在国际上揽获大奖,摆出虚假的课堂损害了国家形象不说,还误导了社会公众。 第五届澳大利亚昆士兰数码国际摄影四地巡回展揭晓,四川大凉山彝族山村的一间“教室”拍摄的《乡村教师》获得大奖。现在还有这样的教室吗?摆拍能造假,因此我们得杜绝摆拍? 一幅以四川大凉山贫困山村小学为题材的作品《乡村教师》,一举夺得第三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级别最高的赛会大奖和12万美元奖金。 其实,景点摄影摆拍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因此招致中国摄影界许多的有识之士痛恨,惊醒世人同时也妄想着把摆拍从中国摄影摄影界铲除,从此就天下太平?从此摄影界就健康无比了? 我看不见得,摆拍不是因为这种创作的形式有问题,而是创作的人意识有问题。抓拍一样能造假,摄影本身是主观的,摄影师既然只是记录广袤世界中的一隅,能说明什么呢? 以下是我前年在上海市区拍摄的画面。肯定都是抓拍,但是我告诉你这就是上海,你信吗?那么是不是也要杜绝抓拍呢? 以下图片摄影:老柒(陈峰) 因此有人说摆拍是小骗子,抓拍才是大骗子。 细细想想,有点道理。摄影是主观的,而所谓绝对的绝对真实本身就不存在。用主观指导下的抓拍,也毫无真实可言。最后也是你个人真实感受而已,由此引发出来的情感就更加因人而异。各个个体主观上的真实感受而已。 |
|
来自: 肖国忠j6kc2qze > 《人物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