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枯山水:不用一滴水,却能看见辽阔大海的日式园林

 江上看云人 2019-12-10
...

“亭台楼榭绿影遮,奇石怪山流水绕。”

说起园林,苏州园林必是咱们园林界的代表,亭台楼阁、绿叶青苔、山石流水,恰恰是文人墨客触景生情之地。

但在日本有一种奇特的园林,它没有四处生长的绿树,也没有自由流淌的清水。人们把这种“破败”的园林景观,形象地称为“枯山水”。

● “乱石丛生”的金刚峰寺石庭

枯山水,又称唐山水、乾山水。这个“枯”字绝不是指字面上的“干枯了的山和水”,而是指枯竭、极简的意味。所以,枯山水庭院中的一切,几乎都是静止且无生机的。它以干枯、静止为美,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园林的印象。
枯山水庭院,无池无水,往往仅有立石和白砂,而这两者正是枯山水中的“山”和“水”。立石为山,耙砂为水,仅通过砂与石的摆放与组合,便能呈现千变万化的流水与宇宙,幻化着“物哀”“空寂”“幽玄”的审美意识。

● 高僧在枯山水庭院前打坐

日本平安时代的《造庭记》,是历史上最早记载枯山水的文献。它在书中赋予枯山水特定的意义:在无池无水处立起石头,就是所谓的枯山水。它通过石头和砂子来组成山峦和流水,以此让人产生观赏野外景色的情趣。

到了室町时代,随着日本佛教的盛行,禅宗中所提倡的苦修、自律等精神为人们所青睐。空寂和幽玄等艺术精神便与枯山水结合了起来。枯山水因此有了清心寡欲的象征,并以一种独立的庭院模式而在日本国内流行开来,成为了日本最具象征性的庭园文化。

● 樱花时节的高台寺方丈庭院

枯山水的形成,与中国不无关系。日本古代禅僧在中国学习禅宗思想后,为表现禅宗的修行思想,他们便在日本的佛寺庭院中建造枯山水,以寻求精神追求的寄托。中式园林的基本思想背景同样也是禅宗哲学。

中日园林同源,但后期经过自身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园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枯山水便是其中的代表。在造园思想上,中式园林倡导“人工之中见自然”,枯山水则是“自然之中见人工”。所以,两者其实是同源不同流的。

● 清晨,高台寺波心庭的工人在排石造景

造园思想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造园者建造园林的目的之一,便是将自然中的景物搬运到家中,让人足不出户便能领略自然风光。而选取什么样的景观,则取决于造园者对于祖国自然景色的认识。

中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海、沙漠草原、绿水青山,自然环境十分丰富。造园者以此为基础,在中式园林中修筑假山、流水与亭榭。园林的布置十分巧妙,展现出一个浓缩的自然。有鸟鸣、有花香、有流水,力图通过人工修建出自然的感觉。

而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因此,海洋在日本文化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也在日式园林枯山水中反映出来了——本来象征海滩的白砂直接成为了海洋的象征,立石也不再仅是山峦,而是散落在海面上的一座座岛屿。

● 东福寺龙吟庵,石景有龙乘青云从海面跃出升天的意境

枯山水与中式园林风格迥异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思想文化的不同。

早期中日两国都是受到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无为且崇尚自然。到了后期,中国经过对儒家的尊崇和佛教的崇拜,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运用到园林之中,便成为了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而日本在受道家思想影响后,较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与后来传入的佛教思想相融合。后来,宗教成为了日本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政治力量,影响着日本生活的各个方面。枯山水庭院结合了空灵、清寂的日本禅宗思想,是日本禅宗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 与猫结缘的金福寺枯山水庭院

枯山水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点便是砂。在枯山水中,砂即为水。修筑者用耙子在砂子上绘制出不同的水纹,有直有弯,以此象征平静的水面与激荡的波涛。人们通过品味砂子纹路的变化来表现水的活态,从中感受自身心境的改变。

第二点是石。每一个枯山水景观中,都会有一个最大的石头作为主石,是佛教中须弥山的象征。这主石是水的起源,砂子的纹路便从此处开始繁衍变化。枯山水中的石头都是天然无修饰的,但通过埋石其刚健挺拔的精气神便能显现出来。

● 石头也有刚健挺拔的精气神

第三点是观赏角度。中式园林与枯山水均受水墨画的影响。不同的是,中式园林讲究“移步易景,人在画中游”的动态赏玩趣味。枯山水则采用静态方式观赏,并且多数是在不同的房间,通过不同的窗户向外观赏。将窗框作为画框,将窗中景作为墙上画,体现了静思参禅的观赏乐趣。

无山无水的枯山水,以砂代水,以石代山——通过隐喻及象征的艺术表达手法,用人为的方式布置石头与砂子,来模拟心中大自然的各种生态景象。它所形成的“抽象自然”,充满了独特的灵性与韵味。

● 龙安寺石庭与静坐的观者

现在,枯山水不仅仅局限于寺院之中,因其简单易寻的建造元素,不少酒店餐馆也会留出一方小天地来建造枯山水。另一方面,枯山水“至简”的设计理念,也被运用在日本的现代设计之中。

如今,倘若到日本京都著名的东福寺、龙安寺等枯山水园林游玩,你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前来朝拜的游客——他们面对着枯山水,可以默不作声地坐上半天,仿佛这片枯山水隐藏着他们内心对世界最真实的解读。

一沙一世界,是佛教中禅悟的境界。枯山水用最简单的砂子与石头,便构筑了心中对于世界的理解。四季更替、日月变化都会使枯山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或许,这方小世界便是这大千世界的浓缩,也是每个观者精神世界的延伸。

参考资料:
《知日·枯山水》文/茶乌龙
《日本文学思潮史》文/叶渭渠
《一篇文章读懂日式“枯山水”》文/时事文史
《中国古典园林假山与日本枯山水的异与和》文/弘逾
《论日本枯山水庭院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差异》文/来蕊
《一条读懂枯山水:我不是一个假的园林》文/艺术笔迹
《为什么“无相”的枯山水却秒杀人间无数?》文/新景观设计
NHK美之壶系列第49集:枯山水(かれさんすい)(2007)

推 荐 阅 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