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捷:复习中,作文可以这样提分

 培根阅读 2019-12-10


福州教育研究院 何捷

     作文也要复习?复习也能提分?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很惊讶。这个话题几乎没听说过。字词复习,课文复习,作文也能复习吗?
     要搞懂这个问题,首先看看作文考试,究竟是什么。
     简单说,作文考试就是考查小孩的言语表达能力、水平。统一的命题,同样的时长,以分数为量化标准,自然就要想方法“胜人一筹”。那么,如何在同题限时写作中脱颖而出呢?具体看,可以“赢”在三个方面:其一,赢在审题的理性。遇到命题不莽撞下笔,不用陈旧内容重复应对,写到让阅卷老师欣赏,能在第一时间打高分,审题确实是关键。虽然,潘新和教授说“真实性写作中,唯独没有审题能力”。但在命题写作考查中,同样一道题,不同的审题结果,这就会直接影响分数的高低。全面、合理、巧妙地审题,就是赢在落笔之前。其二,赢在反应速度。即便你有千言万语,但只要时间一到,如果还不能下笔成文,或是摇着笔头,半天开不了头,再有才华也会名落深山。所以,反应速度让应试写作赢在当下。其三,赢在技法的运用。应试作文的评改时间很短,且在同题大量浏览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阅卷老师疲劳。因此,要争取在“第一眼”中就有好感,在“第一时间”里的直觉反应就打动读者,适当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让文章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留下好感,赢在心理。每一次的考试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即使抛开这三方面,只要是面对作文,对综合素养的考验与展示都尤为明显。例如书写的素养,很大程度决定了分数的高低;再如,文题应对的素养,体现你的判断力、选择力、审美水平;又如语言表达素养,直接关联着言语表达能力;还如章法规范素养,是否有写作经验,是否在写作上有一定的规范意识,是否有对写作章法等文学常识有一定认知……这些都是作文考查的内容。

      想明白这些,也就理解“为什么作文考试也需要复习”。
      由生疏到熟悉。期末复习阶段小孩做的题多,写的文少。甚至,一篇都没有写。较长时间的写作行为缺失导致他丧失了语感,弱化了手感,考试时突然间整篇写,写一大段的文章,会感到非常为难。反应速度变慢,影响成绩,因此必须复习。其实,我们都知道仅靠平时的八篇练习,每隔两周练习一次的频率,也是无法确保“快速反应”的。由熟练到灵动。复习时或是通过提供材料,或是提供信息打开视野,或是提供思路拓展写作方向,各种训练让小孩的写作运思更为活络,有益于创意发挥。见识不够容易导致审题的偏颇,思路阻塞容易导致写作格式化,写作经验不足很难在短时间调用已有经验辅助完成这一次重要的应试写作。所以,复习有助于短期提升。由灵动到规范。光有创意也不够,创意很多时候容易被误解,需要“规范”保驾护航。既然是作文考试,属于应试型写作,那么必定是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教会小孩如何完成应试作文,发现应试作文的得分规律,写出规范的,用符合大众审美的言语规范实现创意作文,这本应是教学的任务之一。应试教育不是错,错的仅仅是“惟应试教育是从”。

     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那么大,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小孩进行复习整理。如何做好复习呢?
      第一,梳理归并。在上复习课时,可以带小孩完整系统地阅读本学期几次单元写作中的命题,为小孩梳理两条线。第一条是内容线。到底本学期几次写作,教材中都要求我们写些什么?第二为训练线。到底八次的单元写作,要我们完成的训练点是什么?语言能力发展目标是什么?梳理之后还要进行归并。例如,同一或者相似的写作内容可以归并,以便于集中阅读此类内容的优质范文,形成短暂有效的“假语感”。依据内容选择范文,阅读时更多关注语言,将二线归一,简单轻松地复习。看得多未必有用,看精准才是硬道理。第二,要做好三项“化学工作”。“化大为小”。不要在这个阶段进行全篇幅、大篇幅练习,要化为短小的百字作文或者片段练习,以增加练习的频数,加强反应的速度。“化繁为简”。把繁琐的套路作,铺陈写,引述写等格式化写作去除,改为简简单单的切题写、真诚写,明快写。其实在考场写作文,越是真诚、越是简明,越容易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罗嗦和冗长很容易造成反感。“化长为短”。不要长时间给孩子进行作文复习,物极必反,不要造成对作文这件事都产生反感。复习课可以上半节20分钟,写半节20分钟,要努力使写作伴随着愉悦的体验,尝试在短期内改变或者说稍微改变孩子对写作这一事件的认识,这也有助于提分。第三点,围炉商谈。围炉夜话大家很熟悉。这里的“炉”就是火热的命题了。围绕着火热的命题,有的时候也可以不动笔,仅进行商讨。例如:这道命题写得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写作时有什么需要规避的?根据命题选用哪些材料?用上哪些方法特别容易表达命题所需要表达的意思?这些话题可以组织讨论,动口不动手,实现思维共享。最后,传经送宝。复习中不要忘记基本技法的讲解。所谓“基本技法”,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最为基本的一些方法。比如:开头可以注意些什么?结尾应该怎么做?段落怎么分?分为几个自然段比较合乎规范?字数不够如何补救?怎样在各段中做好扣题写?不要小看这些技法,似乎呆板,但在“一篇定乾坤”的应试型写作中,他们极为有助于提分。因为,阅卷时,也是火急火燎的“闪电战”。做到“看上去不错”,也是一门技术。

此外,复习时的练习,提供三招,在以下三种形式中多做尝试,效果更为集中,更好,时间也更容易把握,不至于“写出一篇而耗费大量时间”。复习中的练习,要讲究性价比。

第一招:注重段的写作训练。

许多语文老师在复习时急于求'全'。这里的'全'指的是注重整篇的训练。教师要求孩子一篇接一篇地写,自己也苦口婆心整篇整篇地指导。结果孩子不但没有因为量的积累而转化成质的飞跃,反倒是把畏惧心理写出来了。其实,考试前的时间不允许,同时效果也不好,因为,这样做违反了技能训练的规律,忽略了段落训练这一不可逾越的重要科目。张志公先生曾为姚德先生发表的《段落教学》写过序言,阐述了段落写作训练的重要性:“一段话不连贯,疙疙瘩瘩的,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这样组成的一篇文章,怎么可能是好文章呢 ? 能够写好一段连贯的话,正误优劣以至趣味风格都显示清楚了,几乎可以断言,也一定能写好一篇。”国外的一些研究者也很重视段落的写作。美国威尔特利维的《写作系统训练》一书影响很大,许多学校都把它当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权威参考。该书在整个写作训练序列中,始终把段落置于重要的位置。我们单从书目上就可见一斑:试写三个句子的段落;围绕主句扩展成段落;扩展成段落的方法......美国学者认为,与整篇作文训练相比,段落写作训练具有时间短、效果好、反馈快等特点,是一支快速、高效的作文训练“轻骑兵”。因此,我们应该抛弃“写作必须成文”的观念,认识到写段训练的重要性,它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澄清逻辑思维头绪,形成独特文风等都具有实效,必须认真重视。

具体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训练科目:

考前,可以让小孩每天坚持写一两百字的段落,内容不作具体要求,可以及时地将自己每天的烦恼或快乐,新奇的发现,一段'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幽默文字,随即发生的精彩事件,最真实的感受等记录下来。也可以做一段摘抄,写一两句阅读笔记。这些段落文字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不需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意断时笔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此类训练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其次,可以要求小孩疏通文字,多进行言语表达练习。 将小学阶段需要孩子达到的言语表达目标,化解设计成一个个短小的段落进行训练。例如,写清楚一件小事的起因;给出一个故事,设想写出几个不同的结尾;写好一个人物的脸部特征;写一个人连续的动作;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人物的个性;由远及近地介绍一处景物;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个段落;用优雅的文字,描写一处古典建筑;描写一次聚会的热闹场面。别忘了,也要关注整体:篇章结构训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将一个段落写得合乎情理,能顺应语言习惯,前后能完整得体,写成整篇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了。从这个角度看,篇章结构的训练也可以通过段落训练完成。例如,写一段话,用'首先......其次......第三......'的句式来组织文字;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校园;写一段话,让中心句分别处在段首,段中,段后;写一个并列式段落;针对一则新闻,介绍收集到的别人的看法,最后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招:提倡一题多做。

不可否认,命题作文仍旧为当今作文教学的主流。正如夏丏尊先生所做的形象比喻:命题应该像导火索,要能够瞬间引燃孩子素材储备这个火药库。命题的好坏自然成了作文复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设计出适合孩子的好命题确实不易。可有时一道命题设计出来后,孩子匆匆完成后上交,教师匆匆批改后发回,一个来回后,命题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再也无人问津。教师开始为下一道命题发愁,孩子开始为下一次练习烦恼,练得虽多,不见成效。其实,好的命题千金难求,更应该用足,不妨尝试一题多做。云南师大语文教育专家张承明教授曾经对比过我国与美、日两国在'一题多做'实验上的差异。我国的'一题多做'以批改后让孩子根据教师提示重写为主要形式,这么做直接导致作文千篇一律,也造成孩子对习作活动本身反感。而美、日两国的'一题多做'的'多'则体现在四个方面:多种角度选材,服务多个读者对象,以多种思维方式组织材料,多样化呈现习作。张教授认为,这样的'一题多做'显然有利于克服孩子习作的厌倦、畏难情绪,有利于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给孩子一个自己探索、创新的机会,其意义已经超出习作训练本身,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产生深远影响。看来,这种'一题多做'的训练方法,在考试前的复习期间,值得借鉴。

1 、虚拟多个读者 。同一个作家,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就会采用不同的言语表达,因为他们知道'文章是为读者而生的'。而我们的习作训练往往忽视了写文章最主要的目的——给读者看。所以,只要我们在服务读者上做些文章,一题多做的训练会变得有趣。例如,《我的'六一节'》一题,让孩子写给教师看,就可以给教师安排六一提建议;写给父母看,就可以和爸妈说说自己的六一愿望;写给爷爷奶奶看,就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新旧六一节的对比;写给自己看,就畅快地表到自己的节日心声。不同读者,侧重点不同,孩子通过一题多做对命题有更全面地了解,训练充分。 2 、选择多种素材 。 很显然,即便是统一命题,只要材料不同,文章就截然不同。例如以《我的老师》为题,可以选择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来写;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老师',选择对自己有着某种启示或教育的对象来写;可以借题发挥,以'字典'等某种实物为素材;甚至还可以更为宽泛地拓展,选择一些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动物、植物,自然风物为素材。求异思维一旦被打开,文章就会新颖生动,孩子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从写作活动中发现创造之源。 3 、展示多个立意 。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同一命题的多义性,引导孩子克服思维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例如:在指导小孩写实践后的习作《登山》这篇小练笔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写出自己 '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 ;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表达自己 ' 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去努力 ' 的感受;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揭示 '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的道理。只要我们重视支持孩子的独到的见解,激活孩子的思维,点燃其创造的火花,相信他们会在习作中向我们展示自己特有的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一题多做”的训练,都需最大限度鼓励小孩放胆表达。为实现'放胆'的目标,在孩子刚进入习作状态时,教师不宜急于指导。建议在完成习作初稿之后实施,让指导真正起到斧正,勘误之效,而不是越俎代庖。

   最后一招,可以用口头作文来增加练习频率。

叶圣陶先生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故合言之。'可见,叶老是非常重视口语表达的。但是由于'一文定终身'的单一作文考查形式,造成书面表达得到广泛的重视,而口语表达却时常被忽视,口头作文更是无人问津。其实,口头作文的训练有其自身特别的优势:其一,允许孩子说错,允许自我更正,相互纠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并且易见效。孩子写作时的心理负担少了;其二, 口头作文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有快速思维、迅捷表达的特点,同一单位时间内表达量必然超过书面作文;其三,口头作文还易于创设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营造热烈、愉快的学习氛围。坚持进行这项训练必定能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达到现代社会对培养人的基本要求。俄罗斯就非常重视口头作文教学,甚至专门设立了这门课程,并且有具体的达标要求。例如:口头叙述要生动有趣,要让听众听得懂,愿意听,还要会评价。美国作文教学也强调孩子先'想清楚'而后'说清楚'最后才'写清楚'。

借鉴先进的经验,口头作文的训练以下几个方法。

1 、复述型口头作文。这是针对从未进行过口头作文训练而设计的一种比较简单的初级训练形式。由教师供一段语言材料,让孩子留心倾听后复述出来,由同伴评价其复述的效果。例如,是否完整;吐字是否清晰;说得是否有条理,语脉是否连贯。针对那些起步水平较高,口语表达原本就较流畅的孩子,在其复述时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其根据要求,转换表达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听众,复述时能有详有略,有针对性。但此类训练仅适合于起步阶段,一旦达到'入门'的作用后就要改变形式。2 、随机型口头作文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在课前,课中的休息时间,课间等任意时间随时进行。例如,提供一个词汇,进行造句练习;教师或同伴提供几个词串,让孩子串联成段;教师给一个开头,让孩子往下续述;提供一个话题,让大家随意讨论;针对一个现象,分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此类训练可以促使孩子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思维敏捷性。这是适合于过渡期的口头作文训练,适宜在有口语表达的基础后进行。3、创造型口头作文。这是口头作文训练的高级形式,以培养定向表达、应变能力、欣赏评价能力为主要目标。训练形式主要包括:扣准一个主题来口述观点,观点清楚,表达有条理;能根据特定情景即兴作文;能针对教师给定的命题构思并阐述自己的作文提纲;经过准备,能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演讲与论辩;能听懂同伴的发言并且做出自己的评价。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孩子大方、大胆的气质,提高应变能力和即兴表达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应试写作,需要复习。时间、形式、强度等,需要一线教师更多设计,更多考虑。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不组织复习,小孩的考场写作出现意外的情况就更多了。复习之后,进入考场,小孩感觉心里有底,老师心中也踏实许多。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越来越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