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何去何从?

 健智 2019-12-10

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国企薪酬改革序幕的拉开,对于国有成分仍占重要角色的勘察设计行业,相应的国有企业在这一轮的薪酬改革中,又该如何顺应改革的浪潮,激发企业又一次成长的爆发呢?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首先,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结合《意见》审议通过后相关政府官员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意见》的审议通过,并不是简单的取消工资总额管理。目前国资委开始对工资总额进行分类管理,对商业一类企业,工资总额完全实行备案制,对于商业二类或公益类企业,工资总额会实现核准制,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管理的方法也会不一样,同时,一些地方也在放开竞争类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上进行了不少摸索。可见:

  • 一是对于不同企业所从事的具体行业,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勘察设计行业所跨行业众多,对于不同细分行业的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方式会有所不同。

  • 二是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发展趋势并不是取消工资总额的管理,而是降低上级对工资总额管理的深度,加强企业对工资总额的控制和管理

  • 三是薪酬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未来一段时间内,薪酬改革将从中央到地方,逐步落地完善,不同地域的勘察设计企业受到影响的时间会有所不同,部分地区能否通过“时间差”获得竞争优势,可能会影响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一般来说,现有的国有勘察设计企业在工资总额管理上,一般在历年薪酬基数的基础上,与企业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如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完成额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绩效考核指标相挂钩,确定企业的工资总额,同样的,相应指标的完成情况也会影响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未来薪酬改革如果将工资总额管理放开,企业将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企业的薪酬,但同时也将面临如何确定员工薪酬的问题。

主要来看,笔者认为有三个问题可能需要着重考虑:

  • 一是“涨多少”的问题,随着企业薪酬自主权的增加,可以预见未来有一定量的国有勘察设计企业有一定的涨薪空间,未来员工的工资总额和企业发展留存的发展资金之间该如何平衡,将是亟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 二是“该涨谁”的问题,对于企业现有员工,以往很多时候由于工资总额提升不多,有部分国有勘察设计企业仍有明显的“大锅饭”现象,大家一起“涨一涨”,未来随着工资总额的管理的放开,企业将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如何用好薪酬激励这根“指挥棒”,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 三是“怎么涨”的问题,未来在地方政策逐步出台落实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资总额在某一年度可以增加不少的情况,那么是马上释放这一薪酬空间,让员工马上获得相应收入,还是将这一薪酬空间缓慢释放,寻求员工长期的薪酬增长,也是各个企业应该提前考虑的。

最后,从员工自身需求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有企业对干部年轻化的要求,80后已经逐渐走上中层管理者的岗位,90后也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简单的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已经不如过往明显,更需要关注的是新时代新员工的新诉求。薪酬和福利已经成为员工诉求最底层的基础,员工更高层次的诉求是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的身体健康,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和企业目标的统一,随着工资总额管理的放开,底层的基础更需要打扎实。

从员工的角度分析,主要应该注意三点:

  • 一是透明性,即薪酬分配方法的透明,而不是个人薪酬的透明,只有制度的透明和公开,才能解决员工根本的顾虑。

  • 二是公平性,即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方式是公平的,有相对合理、准确的方法确定员工的薪酬,才能解决员工常见的疑惑。

  • 三是竞争性,即与外部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一方面是和同类型的勘察设计企业相比,另一方面是随着企业业务多元化的开展,更多的交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正在逐渐增加,和非本行业的企业抢夺这些“潮流人才”,也将是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难题。

总而言之,《意见》的审议通过,对国有勘察设计企业来说,未来有了更大、更灵活的发展空间,如何借此东风一路远行,将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作者|曹佳毅,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